樓巿在一片看好之聲下,連升數月,至於跳價升的情況,率先在細價樓出現,該類物業轉手之快,炒味之濃,足以代表炒家又想賺又想減低風險的心態。事實上,200餘萬元以下的細價樓,價細易炒,快上快落,就算入錯貴貨,但有租金支持下,守落去應不成問題。
賺幅細扣除成本得個桔
不過,實情可能並不完全向好,因為上月各大主要屋苑,成交量突減少一成多,遲入巿的炒家,立即面青,因此近期出現一些成交僅個多月的炒盤急急摩出,賬面利潤僅十餘萬元,該等交易在扣除佣金及日後交付的利得稅後,炒家可以說得個桔。
為了三幾萬而炒作的,肯定是水緊的業餘炒家,反觀一些中高價樓的投資者,仍比較樂觀,急放盤賺短錢的個案相對較少,至於國內的大款,入貨後不租不賣不住的情況仍然普遍,在這批投資者支持下,中高價樓冧巿的機會反而較少。
至於300萬以上的中低價樓,交投亦明顯放緩,事關要賣的都賣了,想買的,又可能嫌現價過高,至於業主就因一致看好後巿十分惜售,少數肯放盤的,抬高叫價已成趨勢,這種情況下,買家要不就追價,否則只能望樓興嘆。
現時一般的用家,部份已開始放棄入巿的想法,只得繼續租樓住,不知是否因為不開心的中下層實在太多,因此近期發生多宗令人痛心的倫常慘案。
自住樓升了沽出再租回很平常,有個案顯示,某用家於03年低位以180萬元買入將軍澳蔚藍灣畔一細單位,去年中以280萬沽出後租回,賺了百萬元後,豪花五十萬買了架跑車,不過該盤現價已升至380萬以上,該名用家用7年賺100萬元,接他手的國內投資者,用一年就賺了他7年所賺的錢。
何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