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公共廣播的「黑色星期五」?港府昨日公佈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名單,同時頒下《香港電台約章》。人稱「太上皇」的顧問委員會,成員認受性被質疑;《約章》內設多項「河蟹」細節,被謔稱為「金剛箍」,料將加深公眾對政府干預港台編輯自主的疑慮。
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成員由特首委任,由律師會前主席黃嘉純任主席,廣播處長黃華麒為當然成員,另加9名非官方成員。委員任期兩年,今年9月起生效。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稱,委任黃嘉純,是因為他的職業是律師,具有廣泛的公共服務經驗。9名非官方成員有牙醫、律師、商人及建築師等等。
刻意選「面目模糊人士」
政府同時頒下《香港電台約章》,訂明港台作為香港公共廣播機構的目的及使命、與政府和顧問委員會的關係。劉吳惠蘭說,政府重視港台的編輯自主,並在《約章》中明文確立。
顧問名單未獲廣泛認同,香港記者協會指出,他們全由特首委任,沒有公開挑選理據,這些人選都缺乏深厚的公共廣播經驗。「撐港台運動」則批評顧問當中並無以捍衞新聞言論自由而廣為人知的人士,質疑特首刻意委任一些「大家認識不深、面目模糊的人士,但實際上已埋下圈套,等待時機」。
顧問委員會被喻為「太上皇」,《約章》則被視為金剛箍。雖然《約章》申明港台編輯自主,不受商業及政治的影響,廣播處長為港台作最終編輯決定。但《約章》同時規定,廣播處長應重視和考慮顧問委員會提出的所有意見;處長如不採納顧問委員會的意見,須向委員會滙報和解釋原因。
沒有接納監察政府條文
立法會議員何秀蘭指出,這些條款等於把港台從屬於委員會,委員會卻毋須向公眾問責,可以隨時成為政治干預港台運作的工具。
廣播處長黃華麒昨日聲稱,《約章》內容已接納了港台員工的意見。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主席麥麗貞則指出,員方曾明確反對設立顧問委員會,並要求加入「監察政府施政」的條文,現在都不獲接納。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教授陳韜文指出,加入「監察政府施政」條文很重要:「因為港台屬於政府部門,如果唔講明監察政府嘅職能,員工就會對批評政府有所避忌。根據我哋做過嘅調查,香港人係好需要一個監察政府施政嘅公共廣播機構。」
「撐港台運動」批評黃華麒,身為維護港台編輯自主的最後把關人,竟然背棄員工,自行與政府商討和簽署有嚴重問題的約章,顯示他服從政府多於重視港台員工和公眾的意見。
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名單*
主席:黃嘉純
專業及主要公職:執業律師、前律師會主席
主席:陳建強
專業及主要公職:牙醫、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
主席:鄭嘉儀
專業及主要公職:金融界人士、香港青年聯會會董
主席:馮美基
專業及主要公職:前無綫及有線高級行政人員、檢討本地公共廣播服務委員會成員
主席:林永君
專業及主要公職:資訊科技界人士、前互聯網專業協會主席
主席:劉志權
專業及主要公職: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首席講師、前《南華早報》總編輯
主席:李偉民
專業及主要公職:律師、藝術發展局副主席
主席:司徒偉
專業及主要公職:鐘錶商人、方便營商諮詢委員會成員
主席:王家慈
專業及主要公職:消費者委員會委員、電訊服務用戶及消費者諮詢委員
主席:姚嘉姍
專業及主要公職:香港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
*註:廣播處長黃華麒是委員會當然成員
資料來源: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