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三地水災給中國人的啟示 - 張華

探針:三地水災給中國人的啟示 - 張華

今年雨災破壞力,比九八年長江大洪水猶有過之,長江流域有江堤崩決,東北吉林水庫潰壩而冲毀村鎮,西北甘肅發生史上罕見泥石流,這些慘劇既是天災,更是人禍,也是老天爺給中國人的啟示,若不改正,災禍更頻更烈!
今年長江流域降雨量比九八年少兩成,但災情與當年不相伯仲,江西九江和撫州都發生決堤。三峽大壩蓄水位距最高庫容量還有三十米、下游堤壩險處處時,開閘洩洪,令下游雪上加霜,打破其「防洪神話」。為何大壩防洪能力如此「有限」呢?是兼顧發電、航運,未能及早清空水庫,還是「水坡力度」令水庫形成斜湖,大壩水位一百四十五米時,庫尾重慶已逾一百八十米,在水淹重慶的壓力下,不得不於低水位開閘洩洪呢?糾正三峽工程設計失誤,加強防洪功能,逼在眉睫。
第二個啟示是水庫安全。今年汛期,江西、廣西、貴州和新疆有八個小水庫潰壩,七月二十八日,吉林省樺甸市大河水庫潰決,冲毀五個村莊;當天永吉縣也有九個小水庫在暴雨下受損,強制洩洪,卻沒及時通知村民,無數村民沒頂,口前鎮兩間化工廠七千個化工原料桶冲到松花江。這些水庫都有選址不當、管理不善、日久失修等問題。
至○七年底,全國八萬七千個水庫,病危佔三萬七千個(百分之四十二點五)。年年都說要治理病危水庫,但每年水災都有水庫潰壩加劇災情,這不就是懸在老百姓頭上的達克摩利斯之劍嗎?去年,水利投資僅是鐵路的百分之二十一、公路的百分之十四,可見當局漠視程度。
事實上,甘肅省舟曲縣泥石流慘劇,也是水庫潰壩造成的。國內《財經》雜誌報道,舟曲縣城上游有兩座水庫,位置高峭,猶懸在縣城頭頂上兩盆水。最高的水庫先潰,冲毀下游另一水庫,兩個水庫的洪水傾盆而下,加上山體植被遭破壞,山石分離,形成巨大泥石流冲向縣城,並堵塞流經縣城的白龍江。
舟曲縣長迭目江騰○八年曾向《深圳特區報》表示,當地曾是水草豐茂、山林蔥翠的「隴上江南」,但大規模砍伐林木、「為國家貢獻了上百億立方的木材」後,失去植被的山體逐漸風化,每遇狂風暴雨便出現泥石流及山體滑坡。八八年,縣城下游一次特大山體塌崩就曾攔腰斬斷白龍江。且白龍江上游建了不少水庫,附近山頭還有金礦、石礦等,顯然,過度開發及砍伐林木,水土大量流失,焉有暴雨不成災之理?
因此,加強三峽工程防洪能力,治理病危水庫,停止過度開發河流,正是今年洪災給中國人的三大啟示!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