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再有人感染創傷弧菌(圖)、引致俗稱食肉菌的壞死性筋膜炎死亡個案。一名59歲長期病患男病者上周曾跌倒,只是臉部有瘀傷,但周二病發,出現發燒,左腿和右下腹疼痛等問題,同日入院治理後翌日便告不治,令本港今年因食肉菌致命個案增至三宗。有傳染病科專家指,今年夏天海水溫度較高,令細菌極為活躍。長期病患者及年紀較大人士屬高危一族,容易在感染細菌後在短時間內致命,提醒該些人士應特別小心。
記者:梁德倫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一名居於東涌有長期病患的59歲男子,本月5日曾經跌倒,左邊臉頰有瘀傷,他其後於本周二出現發燒、左腿和右下腹疼痛及瘀傷,同日入住瑪嘉烈醫院治理,但情況極速惡化延至翌日不治。根據化驗結果,死者的左腿驗出有創傷弧菌,而且並無外遊紀錄,家居接觸者也沒有任何相關病徵。
今年錄九宗三人死亡
據衞生防護中心紀錄,本年已錄得9宗感染創傷弧菌、引致俗稱食肉菌的壞死性筋膜炎個案,連同昨日呈報個案更合共錄得3宗死亡個案,有5宗感染個案更全部是在6月發生。中心表示,壞死性筋膜炎可以破壞身體軟組織及筋膜,細菌又會入血,死亡率高達三成,感染者更可於短時間12至24小時內死亡。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今年夏天的海水溫度較高,令創傷弧菌等細菌極為活躍,也是人類感染高峯期。他指出,今次死亡個案由病發至過身只在短短兩日內發生,多數見於高危一族如長期病患者和高齡人士,例如肝病患者更易出現嚴重情況。但他指即使是非高危人士,也應小心處理傷口,若有任何異常情況例如持續皮膚紅腫、痛楚及有膿等應立即求醫。
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要避免未經包紮的傷口或破損的皮膚接觸海水或鹹水,當受傷後應徹底清潔及妥善包紮傷口,若需處理生的貝殼類海產或其他海鮮,要使用厚膠手套避免直接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