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瘧疾併發肺衰竭患者需用人工肺搶救 屬全球首宗

惡性瘧疾併發肺衰竭
患者需用人工肺搶救 屬全球首宗

【本報訊】暑假外遊要小心預防瘧疾,一名印度男子去年在當地感染瘧疾中最嚴重的惡性瘧疾(falciparummalaria),併發急性呼吸窘迫症及腎衰竭,肺部嚴重受損,須在體外連接人工肺提氧維持生命,相信是全球首宗需用人工肺搶救的瘧疾個案。有醫生表示,市民到印度、非洲及南美等高危地區旅遊時,應考慮服用預防瘧疾藥物。 記者:陳沛冰

旅遊傳染病專家鍾世民(JohnW.Simon)表示,該名37歲印度男子去年11月14日來港出席商貿會議,抵港後立即出現發燒病徵,向瑪麗醫院急症室求診。當時醫生診斷他患流感,只處方藥物及着他回家休息,沒安排他留院。數日後他病情沒好轉,遂向私家醫生求診,醫生指他雙眼帶黃色,可能感染肝炎。
他情況越來越嚴重,同月18日到私家醫院求診,經檢查後證實他患惡性瘧疾。翌日他轉往另一間私家醫院,因情況危殆,需在深切治療部留醫。他肝臟受影響,出現腎臟及肺衰竭,並患上只有惡性瘧疾才引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症。
鍾世民表示,雖然已用呼吸機輔助病人呼吸,但病人血液內含氧量仍下跌。瘧原蟲入侵病人紅血球,令血液不能流往腦、肺及腎等,導致器官因缺氧而嚴重受損。當時立即為病人使用俗稱人工肺的體外膜氧合器(ECMO),為血液進行氧氣及二氧化碳交換,提高血液含氧量,支援肺功能,以免其他器官因缺氧而死亡。

瘧疾主要由瘧蚊(圖)傳播;鍾世民提醒市民外遊要做足防蚊措施。

瘧原蟲入侵紅血球(箭嘴示)。

本港瘧疾多在外地染病

鍾指,「若當時沒有用體外膜氧合器治療,病人一定死亡,可見情況非常危險」,相信是全球首宗使用人工肺治療的瘧疾病人。去年豬流感爆發後,聯合醫院首次為一名菲律賓傭工用人工肺治療,她最終不治。
本港上半年有七宗瘧疾個案,去年則有23宗,主要在外地染病。瘧疾經由帶有瘧原蟲的蚊子叮咬後傳染,瘧原蟲有四種,包括間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卵狀瘧原蟲及三日瘧原蟲,當中以惡性瘧原蟲引致的惡性瘧疾最嚴重。當蚊子叮咬人時,會將瘧原蟲注入患者血液,死亡率高達兩成。
瘧疾病徵包括發燒、發冷、頭痛及疲倦;嚴重會併發貧血,肝、腎及腦部受損。要預防感染,市民要做足防蚊措施,到高危地方前應諮詢醫生意見,是否需服用預防瘧疾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