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維護一國兩制 港澳辦尤須努力 - 李平

蘋論:維護一國兩制 港澳辦尤須努力 - 李平

近日盛傳國務院港澳辦將出現人事異動,自香港回歸後一直擔任港澳辦主任的廖暉即將卸任。這一層級的人事異動當然不致改變中央政府的港澳政策,但是,港澳辦肩負執行「一國兩制」政策的重責,主政官員的異動難免影響其接觸港澳人物的範圍、影響中央政策的制訂和實施,難免影響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落實,自然應予關注。
國務院港澳辦成立於1978年,32年來只經歷廖承志、姬鵬飛、魯平、廖暉四位主任,廖承志與廖暉更是一對父子,人事之穩定在中央機構中絕無僅有。但是,港澳辦的職責則幾經變化,現有七大職能的首項是:「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方針和中央對香港、澳門的政策規定,執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其他職能包括向中央提出政策建議、聯繫特區政府、管理內地與港澳因公往來事務等。
港澳辦公開的七大職能,與以往比大為簡化,但不等於以往明確列入管轄的範圍的事務已被排除在外,例如:承辦港澳特區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的任免事項,審核內地副省(部)級以上高幹訪問香港、澳門的事項,承辦中央領導會見香港、澳門人士的有關事宜等。可見,港澳辦在北京與港澳之間「承上啟下」的作用迄今無可取代,與中央政府駐港、澳聯絡辦公室的角色不同。
應該說,港澳辦在約束內地機構、官員干涉香港事務上做出了一些努力,在促成中港簽署CEPA、促進兩地經貿發展也發揮了作用。但是,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香港回歸前,還是香港回歸後,港澳辦在香港政制發展問題上一直扮演着攔路虎角色。
末代港督彭定康在1992年推出取消委任議席、設立「新九組」政改方案時,港澳辦主任魯平怒斥彭定康為「千古罪人」。但是,這種意識形態的指摘終究淪為歷史的笑談。「新九組」方案仍得到立法局通過,香港回歸後也照樣實施,彭定康在2002年以歐盟對外事務專員身份訪問北京時,更成為中共的座上嘉賓,應邀到中共中央黨校演講。
廖暉擔任港澳辦主任13年,給外界印象較為溫和,沒有魯平「千古罪人」論及前副主任陳佐洱「車毀人亡」論那種過激言論。但是,恰恰是港澳辦帶頭違背了《基本法》的規定,在中央負責的國防、外交事務之外,不時對香港政改、民主發展問題指手劃腳。今年1月,港澳辦發表聲明指摘「五區公投運動」是「公然挑戰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只是其中一宗。
香港2012年政改最終免於原地踏步,是由於中央政府與民主黨的談判成功,但是,香港真普選問題並未解決,近日政圈更盛傳北京有意推動《基本法》23條立法。無疑,這是香港未來數年的政治紛爭的焦點所在,新任港澳辦主任將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負有向中央領導人提出政策建議責任的港澳辦,能否回到遵守《基本法》的軌道上來?能否充份理解港人對23條立法的憂慮?能否充份尊重港人真普選的意願?我們拭目以待。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