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保險資金運用管理》公佈未滿一周,中保監便發補充文件,再將險資投入股市的資金比例提升5個百分點至25%,意味又有約2千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可供釋放。同時,首次劃定險資境外投資上限,6000億元資金隨時「出海」入市。
投資範圍也進一步擴大,主板公司和大型國企在港公開發行的債券,都被列入範圍。
中保監上周四才公佈《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昨日又發佈《關於調整保險資金投資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再度放寬投資股票及股票型基金的資金比例上限,由早前20%提升到25%。
投資股票基金可達25%
按照年報,僅中國人壽(2628)、中國太平(966)、中國太保(2601)、平安保險(2318)及中國財險(2328)5家公司總資產就達2.74萬億元,比例提升後,僅該5家公司就可有1370億元資金可投放市場。有內地分析指出,中保監連續提高險資入市比例,無疑顯示中央對維護A股市場的堅定態度。
《通知》定下保險公司海外投資總額上限,規定保險公司境外投資資金,最多為其上季末總資產的15%。而本港投資產品種類也進一步明確,險資不僅被允許買賣主板港股,還可投資主板公司及大型國企在香港公開發行的債券,惟對單一股票的投資額,不可超過保險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
可買主板及大國企股債
另外,H股現時市盈率為14.6倍,較A股估值更加吸引,料能吸引險資流入本港市場。交銀國際保險業分析師李文兵表示,內地商業保險公司可投資資產總額約為4萬億元,按照15%投資港股的比例計,理論上最多有6000億元可進入香港股市,但因受到QDII(合格境內投資者)額度管制,資金只能慢慢、逐步流入港股市場。不過他認為,《通知》拓寬了保險公司投資渠道,同時也利好港股市場。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內地保險資金可買港股,可增加港股的「水源」,長遠必有正面作用。由於潛在湧港資金龐大,相信股份須具相當規模,才有機會被看上,考驗條件還包括公司穩定性、現金流強勁,及它們熟悉的股份,公用股、中資金融股則具有這方面的優勢。
外管局截至6月底的數據顯示,內地保險機構所持QDII額度總計僅為162.87美元(約合1103億元人民幣),成控制該筆資金出海的最大「水喉」。不過亦有內地分析師認為,對於這項政策,投資者不可對A股市場期望過高,主因宏觀調控尚未放鬆,提高比例更像是對近日一些負面傳聞的對冲。
五內險股去年底資產總值
中國人壽(2628) 單位:12262.57億元人民幣
中國平安(2318) 單位:9357.12億元人民幣
中國太保(2601) 單位:3971.87億元人民幣
中國財險(2328) 單位:1653.83億元人民幣
中國太平(966) 單位:153.38億元人民幣
合計:27398.77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