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家統計局昨公佈7月經濟數據,「三頭馬車」(出口、固投、消費)全放緩,反映經濟的工業增加值繼續下滑。當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創下21個月來新高,按年上升3.3%,再次突破中央設定的3%目標。 記者:尹燕麗
分析認為,食品價格是推高通脹的主因,CPI在近月見頂後將逐步回落,全年通脹可控不會加息;下半年經濟將現放緩之勢,但仍可實現「軟着陸」。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認為,下半年中國進出口仍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會保持穩定完善的政策,並透露下半年有可能削減部份高耗能、高污染(兩高)產品的出口退稅。
食品帶動7月通脹3.3%
7月CPI高於國家底線,不過由於國際小麥價格飆升、內地食品價格上漲是造成7月「結構性」通脹的重要因素。美銀美林全球研究經濟師陸挺表示,人行不會因洪災等短期因素造成的通脹,而採取緊縮措施,預計8月及9月CPI將在3.3%的高位徘徊,年底可回落至3%以下。他認為,全球小麥價格上漲對中國影響有限,因中國只有1%的小麥消費量依靠進口。
數據顯示,7月CPI增長的3.3個百分點中,2.2個百分點因翹尾因素造成,另外1.1個百分點由新漲價因素,主要是食品價格因素引起,當月食品價格按年升6.8%。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經濟回調、中央重視通脹預期管理、生產環節價格下降,以及8月後翹尾影響減弱,相信全年可完成通脹3%的目標。
PPI回落原料漲價紓壓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在5月達到高峯7.1%後,7月遜預期回落至4.8%,顯示生產原料價格上漲的壓力有所緩解,對CPI的傳導效應開始減弱。陸挺認為,石油、鋼鐵及其他原材料價格下跌,是PPI回落較快的主要因素,預計年底將進一步回落至2.5%以下。
雖然通脹可控,但「三頭馬車」全線回落加大經濟增長乏力的擔憂。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升13.4%,出口升38.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升17.9%,1至7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升24.9%,均比上月數據有所放緩。
中信銀行國際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師廖群預計下半年經濟增長放緩至9.2%,全年仍可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