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所欲言較易接受輔導網上外展有效助毒青年

暢所欲言較易接受輔導
網上外展有效助毒青年

【本報訊】上網已成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習慣,明愛首推網上外展服務,利用互聯網尋找隱蔽的吸毒青少年,首推七個月便有52人成功接受輔導,遠勝預期。有成功接受輔導的吸毒隱青坦言,在網上世界可暢所欲言,較易接受社工的輔導。 記者:謝明明

明愛獲禁毒基金撥款85萬元進行為期兩年的「生活建築家」網上及外展計劃,包括首推網上尋找隱蔽吸毒青少年計劃。負責該計劃的社工余啟明接受訪問時表示,於去年12月起,在電腦軟件公司協助下,收集網上討論區及網誌資料數據。

明愛研計劃擴社交網站

社工再輸入連串涉吸毒青少年常用術語的關鍵字,例如「索」、「K」、「high」、「尿道炎」、「草」等,並輸入時限,例如過去一年,系統便會顯示討論區最熱門的討論題目、網誌作者及留言等。
社工會先以一般網民身份與對方討論交流,提供一些醫療協助等。若懷疑為吸毒人士,社工會透過網民提供的電郵等表明身份直接與對方聯絡,鼓勵對方接受輔導。
余啟明稱,近年吸毒青少年選擇隱蔽地方吸食毒品,利用網上進行外展服務,不但有助尋找這批隱青,而且互聯網不受時間及空間限制,青少年會較易暢所欲言。明愛現研究將計劃擴展至Facebook等社交網絡。
他指出,最初預期兩年計劃只會有約50宗成功輔導個案,但截至今年6月底為止,已吸引180人回應求助,最終有52名吸毒青少年成功接受輔導,成功率近三成,這與傳統外展服務成功率相若,相信計劃完結後,會有超過100宗成功個案。

吸毒七年少女成功戒癮

現年24歲的Macy自17歲起便開始吸毒,高峯期每日需吸毒三次,主要吸食K仔、冰,她亦身兼毒品拆家,以賺取吸毒錢及生活費。長期吸毒已嚴重損害Macy身體,除白血球過高及有尿道炎外,腦部亦受損,並患抑鬱症及情緒病。
曾試過福音戒毒但不成功的她於今年初在網上被明愛社工發現,經社工鼓勵下現正接受戒毒。她認為,網上外展服務有助她這類隱蔽吸毒青少年,「本身被動怕麻煩,絕對唔會主動去搵社工,但喺網上反而會放膽同社工傾訴。」

吸毒青少年部份常用術語

術語:1.香水/嘢
解釋:吸食K仔

術語:2.介鼻
解釋:吸食K仔時鼻腔內刺痛的感覺

術語:3.補飛
解釋:短時間再次吸食毒品

術語:4.可樂
解釋:可卡因

術語:5.飛coke
解釋:吸食可卡因

術語:6.隊草
解釋:吸食大麻

術語:7.牛牛
解釋:大麻

術語:8.爆糖
解釋:服食搖頭丸

術語:9.守老感/守PO
解釋:接受感化官監管

術語:10.衰K/衰茄
解釋:因藏有K仔而被捕

資料來源: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生活建築家」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