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四間醫院的化驗中心引入肺癌基因突變測試。有研究顯示,驗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出現突變的晚期腺性肺癌患者,服食口服標靶藥物「吉非替尼」後,逾七成病人的腫瘤有縮小現象。
引入肺癌基因突變測試的醫院包括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伊利沙伯醫院、瑪麗醫院和私營的養和醫院。醫院會為已確診的肺癌病人提供EGFR基因突變測試服務,病人最快於測試後10個工作天知道結果,費用約3,000港元。
服標靶藥 腫瘤縮小
威爾斯親王醫院臨床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06年開始領導一項名為IPSS的研究,結果發現,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腺性肺癌病人,服食口服標靶藥物吉非替尼後,逾七成病人的腫瘤有縮小現象,療效較傳統化療顯著。研究結果於去年刊登在《新英倫醫學雜誌》。
莫樹錦表示,亞洲人、女性、非吸煙人士及肺腺癌患者,出現EGFR基因突變的風險較高。在全球所有肺癌個案中,有EGFR基因突變的亞洲非吸煙腺性肺癌患者佔60%。故此,他建議病人一旦確診腺性肺癌,應在治療前進行EGFR基因突變測試,讓醫生處方最有效的藥物。可是,吉非替尼是病人自費藥物,每月藥費約1.3萬港元。
最近日本兩項同類研究也得出與IPASS相近的數據,而美國和英國亦參考了IPASS的結果,將吉非替尼作為治療EGFR基因突變肺癌病人的一線治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