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五 - 邁克

二千五 - 邁克

以前一直認為在倫敦看跳舞是項昂貴的活動,每次去高文花園進貢,多少有點咬緊牙關,沒有「人一世物一世」這種古訓支撐,不能心安理得揮金如土。近年卻越來越覺得他們合理,譬如這次在皇家歌劇院紮營的莫斯科大芭蕾舞團,大堂中座收九十五鎊,蕭菲紀蓮在沙特勒井跳《女形伊安》,頭等票四十鎊,碌卡或畀現款都不至於肉赤。同一場地之前的歌舞伎,花道側邊最接近演員上場下場的座位,伸手就可以摸到市川海老藏(咁滯),居然只售五十二鎊,更加直情平到笑──一大棚人由東京空運而來,又要食又要住,機關重重的佈景和墜手的服裝頭飾,就算搭慢船條數也有排計,那樣相宜的街坊價,實在不知道如何平衡開支。
坐在香港的你合指一算,發現睇場由名字不懂得發音的俄羅斯舞男舞女跳的足尖舞,閒閒哋要千零蚊,可能牙痛咁聲,怪鏗鏘的「唔貴,唔貴,一啲都唔貴」說得太口輕輕,然而比一比內地嚇壞人的價位,就明白英京的文娛節目還真抵到爛。坂東玉三郎月前在上海演崑劇《牡丹亭》,聽聞靚飛要二千人民幣,強勢回歸歌壇的王菲,門票是……二千五!當準備組團北上捧場的梁小姐傳來電郵,我不禁小家到O晒嘴,連「唔該唔使預我」都忘了說。去年在巴黎看賴納柯翰,票價也十分超現實,但那是入定老僧還俗後的普渡慈航呀,近乎目睹神蹟,相夫育女的天后就算闊別舞台三五七年,馨香指數怎可同日而語?當然,或者你會話我唔化,甚至嘲笑我眼紅人家一日千里的消費能力,可是對不起,我仍然堅持與暴發戶濟濟一堂共度良宵並不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