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有不 - 陳也

有幸有不 - 陳也

我們的十三歲跟今天的十三歲,那一代比較幸運和幸福?
我不敢一口咬定是現代後生,在我們艱辛成長的那個年代,物質匱乏,人窮志短,但母親還是不畏疲勞,日捱夜捱養育我們。那一代的父母,無得選擇,是比董建華更入戲的7-11。而媽媽累倒了,為了省錢,只叫我替她刮痧。湯匙下,她那花滑的美背,霎時爆滿血痕。我知道,母親再苦,也忍得下,那些少皮下神經痛楚,是小兒科,再痛都頂得住。但我仍然從鄰居師奶的耳語中,學曉了跳樓這個驚心動魄的字詞。跳樓的婦女,最後被孩子死命拉住兩腿而救回來的,師奶說,也不少。我對母親的腿最敏感,拼命牢記,萬一出情況,一定要緊緊抱住這雙腿。家人因此都笑我,喜歡托大腳。
今天的十三歲,前路茫茫,到毅進課程報讀時,誰陪你儍更更通宵排隊輪籌?母親?不便同行了。一個殘酷的清晨五點,被老闆解僱的母親,在十三歲親兒跟前,從寓所躍下身亡。男孩慌亂,不知所措,一直呆到警員摸上門來。報章說,男孩兩年前喪父後,才投靠早已分居的母親。
前天我去刮痧,牛王頭輕輕撫摸我的瘀背,問痛不痛。他很少抱我的腿,最叻抱住我的頭,然後反身一屁股壓下來當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