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盈18月高人幣勢升值

貿盈18月高人幣勢升值

【本報訊】中國海關公佈7月進出口數據,內需不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令進口增幅大幅下滑11.4個百分點,至22.7%,遠遜預期;出口增長雖然回落但高於市場預期,按年增38.1%;當月貿易順差創18個月來新高,達287.3億美元(約2241億港元)。分析認為,高企的順差將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同時下半年出口增速將明顯放緩。

達2241億進口遜預期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預計,順差加大將敦促人民幣持續升值,年底人民幣兌美元滙率將為6.6,明年底則進一步升至6.2。
中金分析員張智威也認為,進口回落速度快於出口,將令第三季貿易順差持續高企,從而推高人民幣升值預期。他指出,近期美元對歐元貶值6.5%,導致人民幣對美元被動地升值0.88%,這種「非主動升值」短期內還會繼續。他預計年底前人民幣升值3%,兌美元滙率達6.62。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表示,人民幣兌美元將會漸進式升值,中期而言幅度亦可以相當大。他預期美元兌其他亞洲貨幣亦會普遍貶值,這將令人民幣與其他貨幣關係更複雜。
海關數據顯示,7月進口按年增長22.7%,連續4個月下滑,並遠遜市場預期的30%。美銀美林全球研究經濟師陸挺表示,基數效應及原材料價格快速下跌,是進口回落的主要原因,今年5、6月時,石油、鐵礦石價格下跌,反映在7月定單中令進口總量減少,不過相信全年進口仍可錄37%增長。
王慶也指出,原油進口增速大幅下滑是進口遜預期的主因,6月原油進口增長82.3%,7月則只有7.9%,而原油增速減慢的60%,原因是進口量減少,40%則是價格下跌。
中金的報告也顯示,6月成品油、鐵礦石、初級塑料及銅等原材料實物量進口增長,分別放緩至26.8%、11.8%、22.7%及15.7%,顯示宏觀緊縮調控下,內需放緩進一步顯現。

大行料出口將放緩

出口方面,由於去年高基數效應,以及取消出口退稅新政從7月15日開始實行,令出口增長放緩。從經濟領先指標PMI(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看,官方PMI中的出口定單指數已連續下滑3個月,滙豐PMI更在7月跌破50的盛衰分界線。各大行普遍認為,下半年出口增速將明顯放緩。
陸挺預計,第三季出口將回落至29%,第四季則低於20%,全年約為29%。中金更認為,出口或回落至10%左右,但全球經濟雙底衰退風險較小,外需放緩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仍可控制。

內地7月進出口數據

出口 按年變幅:+38.1%
進口 按年變幅:+22.7%
進出口 按年變幅:+30.8%
順差 按年變幅:287.3億美元,18個月來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