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企業向外購資源大勢所趨 - 陳永陸

財智語陸:企業向外購資源大勢所趨 - 陳永陸

市場炒美國繼續行寬鬆貨幣政策時,忽然轉炒內地CPI或高於預期而引發對宏調的恐懼,兩地股市急回,而H股指數跌幅尤勁。大家都明白整個股市遊戲規則是找消息來借題發揮,除非CPI升幅超乎想像,否則對股市的破壞力暫不大。因為中國經濟增長比歐美好,但卻非預計般強勁,因此中央要出手調控,仍是以鬆緊有序的方法,估計即使真的要調,都會傾向以較溫和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事實上,市場已有心理準備加多一次準備金率,如果今次真的加了,反而可消除將來下重藥憂慮。

內地鬧資源荒

早前遇上一位很久不見的老朋友,他近來忙於為公司四出尋找煤、油等天然資源,一來是為了自家工廠發電找燃料、二來是內地近這幾年都是鬧資源荒,即使肯出價亦無市,因此被迫四處找供應源頭以備應急。大家可能感到奇怪,早年炒資源注資概念股時,不少公司都宣佈東找到一個礦、西又找到一個礦,按理中國應不乏資源供應。
而當其時炒注礦,大部份都是炒有開採權,但真正有多少出產,根本沒人可知。事實上,我認識一些搞礦務的朋友,他們都表示內地礦都是難有出產,即使有,可能位處邊陲,運輸卻是另一問題。所以在內地找煤礦、油田、木林等天然資源開採,是比想像中困難,因此近年多了資源企業走出中國,一來不用煩開採、二來外地真的可明賣明買,不用太多無謂憧憬。
好像早前股東已轉手的長盈集團(689),亦走到阿根廷搵石油開採權,雖然只是訂立意向書,擬收購的公司,去年EBITDA逾3000萬美元,而集團本身在阿根廷門多薩省油田項目的油井,年中已投入生產,每日產量已肯定有數百桶石油。可見現在中資公司走出中國買資源的大趨勢是不能改變,原因就是外邊貨真價實項目比內地要多。

陳永陸
作者為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