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美債危機與日俱增 - 沈振盈

實戰理論:美債危機與日俱增 - 沈振盈

上周五晚在有線「華爾街速遞」節目中,討論到美債問題。記得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多位大師級人馬皆全面看淡美債,原因在於看美國經濟衰退,負債高,美元貶值等因素。當時筆者卻堅持美元見底,皆因貨幣是相對的,而筆者估計歐洲將會更加大「鑊」,自然令歐元大跌、美元必升。
至於美債,由於有避難所的角色,再加上美元看升,自然會吸引資金流入。雷曼的倒閉,製造出金融危機,令到資金流入美債,其實只是歷史的翻版。猶記得1987年股災前,美國財赤嚴重,利息高企,美債又無人要。而格林斯潘又不可以減息,驚會拖冧美元,可以說是一籌莫展。
結果,87年股災的出現令一切迎刃而解。而20年後,金融海嘯出現,令全世界一齊借錢畀美國政府大量印銀紙救市,不啻是「及時雨」。雷曼的犧牲挽救了美國危難。
在節目中,孫柏文認為此等大師級人馬及其本人皆全部看錯市,其實是不公平。大家的着眼點應在於評論背後所指的時間性,應該是長線而非短線。正如股神入股中國石油(857),都要等一、兩年股價才大幅上升,沽了之後也要等一年半載才跌,難道這就代表股神做錯?

時間誤差不等於分析錯

時間之的誤差並不等如基本分析上有錯,只在於沒有考慮到一些市場秩序的因素。在2006至2007年,筆者亦曾犯上此錯誤,當時察覺到美國樓市已出事,背後因次按而牽連的問題太大,而過早看淡,招惹了不少批評。吸取教訓,不斷反省,2009至今,對市場秩序的調校已較以往改進,警覺性亦提高。
從近期經濟數據分析,配合債市一面倒資金流向,相信危機漸現。去年看淡股市的「雙底衰退」論調,似乎出現的機會漸增。美債的價格亦已升到極不合理的水平,情況跟香港樓市一樣,危機已迫在眉睫。

沈振盈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