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情傾中國傳媒市場的梅鐸,突然放手轉讓三大頻道予中國基金公司,惹來種種猜測。時事評論員認為,事件反映梅鐸對中國傳媒業意興闌珊;傳媒學者則指出,這宗交易引證了北京在國際舞台上的實力,不再懼怕西方壓力。
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說,梅鐸多年來用盡辦法殺入中國傳媒市場,但長期以來缺乏進展,滲入率有限,此番出售股權,是意興闌珊之舉,證明北京自始至終沒有放鬆對境外傳媒的監控。
從北京角度看,CMC入主西方傳媒,則是財大氣粗的表現。林和立說:「中國收購西方媒體已經進行咗幾年,最近《Newsweek》放盤,中國企業都有競投。一來中國政府實在錢太多,二來北京要爭取國際話語權,佢哋覺得以美國為主導嘅西方傳媒,經常批評中國人權,如果可以掌握有份量嘅西方媒體,就可以影響國際輿論。」
梅鐸同樣可賺錢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認為,新聞集團出售旗下電視頻道控股權的做法十分不尋常,「梅鐸出咗名係鍾意自己話晒事,要佢放棄話事,等於要佢唔好玩」。但他指今時不同往日,隨着金融海嘯後,中國的經濟實力呈現更強勢,北京已經無需要再懼怕西方壓力,「中國可以用番佢自己鍾意嘅方式去管制傳媒。」
杜耀明說,這種改變在08年京奧後維權人士入獄及Google撤出中國等連串事件中得到證實。他估計,梅鐸一直覬覦中國媒體市場,未必肯輕易放棄,「只係做投資者,同樣可以有錢賺。」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