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 - 鄧達智

愛蓮說 - 鄧達智

曾經寫過元朗YOHOTOWN下某村仍有香港極稀有自然生態荷花田,刊物記者期望做一輯「城市綠洲」;婉拒帶他們前往,但為存好客之道,推薦他們到天水圍與廈村之間祖堂田土開發出來一片荷塘。
它們兩片,何以一片須保密一片可公開?前者其實也非天大秘密,晨早天濛亮,踩單車經過不時見攝影發燒友已架起長火短火等待荷花靜放。下雨前,蜻蜓特別多,你會見到不少以荷葉或荷花作背景拍攝蜻蜓蝴蝶特寫愛錫大自然的朋友。
然而將它圖文地段並茂公開肯定引來不少市民圍觀,雖然吵鬧喧嘩少不了,總算還是愛蓮人;最怕引來以「發展」之名實則「破壞」為實心腸極壞賤人,一車一車泥頭垃圾蓋上本來在香港已甚難遇上蓮花地。《荷塘月色》、《愛蓮說》都是我們那代童年熟讀的文章。
但今天的年青人有幾個曾得荷塘邊上的成長?學校唸的書大概也不會編入似乎與現世生活無關的荷章。消失欣賞荷花的空間與精神,就是中國人傳統精緻文化的失落。
觀賞荷花不一定讀書人有閒人,一腳牛屎的鄉下人也會採來荷葉當雨傘,以荷葉蒸飯做菜,神台祖先案前土陶罐盛荷花三兩,一室清香,這份氣質便是過去雖云貧窮落後中國人生活中的雅。來到今天,不論中港台中國人最擅長便是以推土機破壞所餘無幾生活雅淡。愈被報導愈叫人喜愛的地段愈快見到政府不成文發牌合法填上垃圾泥頭,綠田園瞬間變作「貨櫃邨」(有水有電有空調有人住又無政府部門執行處理的方便)。對不起,為了愛蓮,及一眾愛蓮人;那片荷塘更不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