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淋巴癌病人早前因主診醫生疏忽,沒有處方抗乙型肝炎病毒藥物,導致化療期間,出現急性肝衰竭死亡。據悉,事故發生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犯錯的主診醫生是一名很資深的內科血液科醫生,屬中文大學醫學院教員。醫院管理局證實,該醫生已暫停一切臨床職務。
事後願捐肝救人
醫管局上月在風險通報中提及,一名患淋巴癌病人接受化療前,主診醫生已確認他患乙型肝炎,但化療前不慎記錯病人對乙肝測試呈陰性反應,故沒處方抗乙肝病毒藥物。
四個月後第五次化療時,病人肝功能衰退,該醫生翻查病歷才發現出錯,病人四周後因急性肝衰竭死亡。
據悉,該名醫生由醫管局與中大醫學院共同聘任,屬內科血液科內教員,是一名很資深的醫生,日常工作需診症、教學及做研究。根據他的執業註冊條件,只可在大學醫院內工作,不能私人執業。
據悉,事發後該醫生非常難過,曾表示寧願捐出肝臟,予病人進行移植,以挽回病人生命。死者家屬亦表示原諒該醫生,並沒有任何追究。
被禁止臨床職務
該名資深醫生今次疏忽令病人死亡,顯示其診症對病人有一定危險性,故管理層決定禁止他一切臨床職務,只維持教學工作。
據了解,該醫生一向關懷病人,深受病人及學生愛戴,有病人對該醫生停止診症感意外。醫管局表示,為尊重病人家屬的意願,未能透露個案詳情。事件發生後院方及有關醫生達成共識,該醫生早前已停止所有臨床職務。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事件顯示即使醫管局總部積極推行病人安全文化,但若前線不改變態度亦徒勞無功。醫管局晉升或考核醫護人員時,必須考慮以往的工作表現,即使醫生資歷深,如果不跟足程序亦會損害病人,其他醫生要引以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