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失婚婦獨力照顧兒子,最近遇上失業打擊,疑不堪經濟及家庭壓力困擾,昨日在大埔富善邨住所,在兒子面前,跳樓自殺身亡。警方接報到場,將嚇至發呆男童送院檢查,事後將男童交由親屬照顧。
記者:潘志能、周志鴻
跳樓自殺43歲女子鄭瑞卿與13歲姓陳兒子,同住富善邨善群樓15樓一單位。街坊指稱,鄭婦與子搬入居住幾個月,少與鄰居打招呼,對其背景不大了解。警方指,鄭婦與丈夫多年前離異,兒子一向跟隨丈夫生活,惟丈夫兩年前因癌病去世,兒子由她照顧。
睹母輕生呆坐廳中
現場消息指,鄭婦每周會到教堂參加禮拜,雖努力工作賺錢養家,但不幸最近失業,以致經濟出現拮据,疑因此大受打擊,加上須獨力照顧兒子,心力交瘁,終萌生死念。她在遺書上指出,因生活不如意,故萌死念。
昨晨5時許,鄭婦與兒子在家,她在兒子面前,跨過窗門躍下,兒子見狀嚇得發呆,驚至不懂得報警。鄭婦倒卧善群樓對開,由大廈保安員發現報警。救護員接報到場,證實鄭婦已死亡。警方在場調查,見現場單位窗門打開,登門調查發現大門虛掩,入屋後見男童呆坐廳中,因受驚過度,講不出話。
警方將他送院檢查,其後由叔父接走代為照顧。警方在現場撿獲遺書,調查事件無可疑。在富善邨設有辦事處的大埔區議員張學明及關永業均指,未有接獲出事家庭的求助,但會了解事件及提供協助。
透過疏導可復正常
臨床心理學家胡潔瑩指出,目睹親人突然死亡,會對心理造成衝擊,出現震驚是即時反應。「有啲會講唔到嘢,有啲會喊出嚟,或者變得好暴躁」。成人可以透過言語宣洩,兒童因表達能力弱,但發呆並非病態,透過疏導很快便回復正常。若經過兩個星期仍未恢復,便可能患上「急性壓力症」或「壓力後遺症」,需要接受專業治療。
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稱,單親家庭的母親壓力很大,需別人關心及支援。「呢個母親原本離婚唔使照顧兒子,但前夫離世責任由佢孭番,估佢感覺係心力不支」。她說,如果失業遇到經濟問題,加上情緒抑鬱,本身性格又內向,「鬱埋鬱埋,好容易有負面思想」。
社署發言人指,有為該單親家庭提供支援,包括經濟援助,協助入住公屋及輔導服務等。事發後駐院醫務社工,已為男童提供情緒支援,並會跟進長遠福利安排。社署亦協助處理死者身後事。
失婚婦跳樓示意圖
1)失婚婦人因前夫兩年前去世,兒子交由她照顧
2)婦人最近失業,懷疑經濟陷入困境
3)疑在經濟及家庭壓力困擾下,寫下遺書
4)昨日,婦人在兒子面前,從大埔富善邨住所攀出窗門,跳樓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