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形伊安》最型的是阿歷山大麥昆的舞衣─咦,為什麼夏日電影節捉到鹿不脫角,宣傳《走鋼線》沒有發這筆現兜兜的死人財?雖然不是排在潮酷妖系列,與《九月號的惡魔》的「時尚教母」和《Lagerfeld機密檔案》的「時裝大帝」並駕齊驅,搭潮流快車直搗觀眾的虛榮心,論資歷論時事性,新近自動向閻羅王投誠的天才神童可一點也不執輸。尤其是,連《地下時裝東柏林》這種未曾榮登國際天橋的地頭蟲也被捧上神檯,莫名其妙打着「同志夠崩」的招牌借基納福,麥先生不獲抬舉成為賣點,太令人感到失落─幸好他身後沒有戲劇細胞發達的未亡人,否則趁電影節開幕禮一個箭步搶上為許鞍華特設的紅地毯,披頭散髮悽厲疾呼「還我公道」,那時不要說炒飯唔得閒,炒蝦拆蟹都唔得閒。
任何喧賓想奪蕭菲紀蓮這種托世妖精的主,不啻異想天開,但麥昆輕輕手就辦到了。菲林經過剪輯,焦點集中在女主角的舉手投足,那些超現實的創意古裝還算安份守己,在現場就肆無忌憚作反,蕭粉段數再高,也很難不眼甘甘望實它們,忽略了衣架子的舞功。設計師生前巧奪天工的花生騷,圈內人一直津津樂道,想不到受邀為舞者置裝,面無慚色扮演海盜角色,豪取觀眾眼球。有好幾個時刻,《女形伊安》簡直是他的才藝表演,本應為舞蹈服務的衫褲,大搖大擺當了聚光燈寵兒。然而即使如此,我仍覺得這是紀蓮告別芭蕾以來最能表現自己的一支新舞,比《破墮》厚肉,較《推》多汁,連洛可可到暈的敘事形式,也沒有《聖獸舞姬》那麼唔嗲唔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