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醫院病人胃喉插錯氣管亡

長洲醫院病人胃喉插錯氣管亡

【本報訊】一名患肺炎的75歲男子,上月底入住長洲醫院,留醫期間需插鼻飼喉管餵飼,但喉管跌入其支氣管而非胃部,病人入院後約兩周後死亡。有呼吸系統科專家表示,若食物由喉管跌入肺部,可加劇肺炎而致命。有立法會議員表示,護士每次插喉及餵食前要檢查喉管位置是否正確,否則是未盡本份。院方事隔三日至昨日才公佈事故。
該名75歲男子因肺炎和嚴重褥瘡,上月23日入住長洲醫院,需長期卧床及有吞嚥困難。入院後三天開始用鼻飼喉管餵飼,並需補充氧氣維持血氧水平。
該院護士於本月2日替他更換鼻飼喉管以繼續餵飼,本月3日進行X光檢查肺部,發現喉管在病人的支氣管而非胃部。當值醫生隨即拔出喉管為他檢查身體,他當時主要維生指數維持不變。當值醫生及院方即日向病人家屬解釋,及緊密監察病人。病人同日晚上情況惡化,延至晚上10時不治,但院方事隔三日延至昨日才公佈事故。

院方事隔三日才公佈

據悉,院方醫護人員為該男子插喉後,有進行抽取液體檢查程序,確定是胃液,即沒有插錯,但院方仍需進一步調查出錯原因。事隔三日才公佈事件的長洲醫院會成立調查委員會,預計六至八周完成調查。若事件涉及人為因素,會按既定人事程序嚴正處理。
中文大學呼吸內科教授許樹昌說,醫護人員每次替病人插喉後,都有三個步驟確定位置正確,包括從喉管抽出胃液,再用試紙測試液體的酸鹼度,「胃液同肺水的酸鹼度完全唔同,冇可能插錯咗都唔知」。
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稱,護士為病人首次插喉後及每次餵食前,必須做抽胃液測試確保喉管位置正確,若護士沒有每次餵食前檢查喉管,即沒有做好本份,院方必須交代每日療程及解釋事故原因。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外務副主席張德喜批評,插胃喉是基本的醫學訓練,估計出錯是因醫護人員沒有跟足程序,如沒有依足指引確保胃喉的位置正確;至於院方是否疏於觀察病人臨床情況,導致翌日照肺時才發現出錯,他要求醫院管理局徹查。他指接連發生致命醫療事故,醫管局責無旁貸。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院方需深入調查事故原因,不排除醫護人員以為自己做法正確,其實已出錯。

三步驟確保插入胃

【本報訊】肺炎病人常見因出現吞嚥困難,需要利用胃喉餵食,醫護人員插胃喉後,有三個步驟確保喉管是進入了病人的胃部,而非其他器官,否則病人的肺炎加劇、高燒及呼吸困難。
中大呼吸內科學系教授許樹昌表示,醫護人員每次替病人插胃喉後,須進行三個步驟以確定無出錯,包括要先用針筒將50cc的空氣打入喉管,同時將聽筒放在病人的胸骨位置,倘有空氣流動的聲音從胃部傳出,便可確定胃喉位置正確。
然後,醫護要從喉管抽出小量胃液,並用試紙測試液體的酸鹼值;最後病人要接受X光檢查,醫生透過X光片,確定喉管正確插入胃部而非其他器官。
倘喉管錯誤插入肺部,病人便會因肺炎加劇,出現咳嗽、發高燒及呼吸困難;但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教授胡志遠指出,年紀太大、昏迷或患有失智症的病人,有機會因已喪失咳嗽功能,即使插錯喉,亦未必會出現任何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