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前幾天表示美國經濟復蘇步伐太緩慢,失業率又處於不可接受的高水平,所以有必要重新啟動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透過大手注資買入債券推低中、長期利率,刺激投資及消費,扶持樓市,以加速經濟復蘇。
跟歐洲央行或英倫銀行主要對抗通脹不同,美國聯儲局有兩大目標,其一自然是抗擊通脹,維持貨幣體系穩定;其二是促進經濟增長。正因為這樣,聯儲局往往比其他主要央行更積極主動的調整利率或用其他政策工具調控經濟。○一年九一一恐怖襲擊後,聯儲局隨即連續減息穩住經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今次聯儲局準備再出手振興軟弱無力的美國經濟本來是理所當然的事,問題是國會中期選舉臨近,伯南克的做法可能會被共和黨高層視為是變相支持奧巴馬政府及民主黨,令伯南克變成共和黨人的眼中釘。
政治分析家或選情專家都愛說大選有許多不同的重要議題,從內政到外交,從醫療到國防都會影響選民的抉擇。實情是,經濟情況決定一切。克林頓九二年的選舉口號:"It'stheeconomy,stupid"(搞好經濟是硬道理)可說是選舉的金科玉律。八○年列根擊敗爭取連任的卡特,靠的是「你的生活比四年前好嗎?」這個直指要害的口號。
○八年奧巴馬能成功擊敗共和黨的麥凱恩,次按危機及金融風暴肯定幫了個大忙。
今次國會中期選舉也不例外。雖然經濟衰退是金融海嘯的餘波,是上任喬治布殊政府留下的「爛攤子」。但對選民來說,奧巴馬已上任近兩年,經濟不景的賬已開始算到他頭上。假若美國經濟真的陷入雙底衰退,或繼續奄奄一息,共和黨在中期選舉的勝算將會大增,甚至有機會一舉打破民主黨主導參眾兩院的局面,進而令奧巴馬提前變成跛腳鴨總統。
正因為這樣的考慮,共和黨高層從今年開始集中力量針對財赤問題,並全力阻止政府及國會再推出任何刺激經濟方案,又不願延長支援失業者的計劃。這一連串做法令奧巴馬政府及民主黨在經濟上非常被動,無法營造一個較有利的環境。
偏偏身為共和黨人的伯南克卻看不到這樣的政治計算,反而打算在短期內再運用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改善失業情況。假如伯南克的新措施能在未來幾個月內令經濟好轉,失業率下降到百分之九或更低;奧巴馬政府及民主黨候選人便不致陷於捱打,共和黨重掌國會的雄圖大計便會告吹,二○一二年總統大選形勢也會變得對共和黨不利。想到這裏,共和黨要員自然對伯南克恨得牙癢癢,甚至後悔在年初通過讓他續任聯儲局主席!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