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企業自動化比內需來得快 - 陳建良

財經觀察:企業自動化比內需來得快 - 陳建良

富士康(2038)深圳廠房員工連續輕生事件,應該可以入選本年度十大財經事件。墮樓固然不幸,惟繼而引起內地連番工人集體要求加薪浪潮,更暗示內地廉價勞工時代已一去不返。市場早前解讀民工薪金上漲等於內地消費會提升,這思路不少專欄已講到悶,不再重複。筆者亦絕對同意,然而這應是細水長流的故事,因為牽涉到慣性問題。消費慣性其實要一段時間才改變。
反而,筆者認為有另一個大趨勢會較提升內需更早實現,就是廠家或企業家會先減少人手,採用更多自動化機械,反正機械既聽話又不會要求加薪。為何這個趨勢更易發揮?原因簡單,就是企業家本身有較多資源和財力,亦易接受轉變。
與企業自動化有關的在港上市股份不多,筆者最近就有同事拜見過精密配件生產商億和控股(838)的管理層。億和主要業務包括設計、製造精密金屬冲壓,塑膠注塑模具和金屬零部件的車床加工,產品主要應用於辦公室自動化設備、消費類電子產品及汽車配套零部件等。

億和有機長期受惠

舉例來說,筆者剛踏出社會做事時,準備開會文件都需要準備一份份的覆印釘裝,現在一切都可以讓新一代的打印機代勞。在不久將來,內地亦將步上辦公室自動化之路。億和主席早前亦透露,未來主要增長將由以往的出口,逐步轉向內銷,預期今年出口和內銷比例將從往年的7比3,逐漸變至近各半。
億和早前發盈喜,預料上半年盈利將按年急升逾7倍,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早前取得日資企業未來4年總額達36億元的巨額定單(億和去年營業額只有10億)。若中國未來確是走上自動化之路,億和大有機會成長期受惠者。
筆者客戶持有億和控股

陳建良
寶來證券(香港)資產管理部投資管理董事
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