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粵港兩地風起雲湧的撐粵語運動,廣東當局軟硬兼施:一方面,高官頻頻出面救火,澄清「推普廢粵」純屬子虛烏有,貴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身為安徽人的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也現身表示,連他都在學廣東話,「誰敢廢粵」?另一方面,當局又將撐粵語集會定性為「非法集會」,以涉嫌吸毒等莫須有罪名騷擾、拘禁發起集會的市民。如此大張旗鼓對付撐粵語運動,無非是力求在廣州亞運會舉行前堵絕市民集會,粉飾太平,豈是真的關心、保護廣州話?
普通話成一統政權的工具
的確,廣州政協提案要求電視台在亞運會期間增加普通話節目,不等於要求「推普廢粵」。從廣州市官員到廣東省長黃華華,也不止一次公開澄清,當局沒有弱化粵語的政策,但「推普廢粵」的消息反而越傳越盛,可見,撐粵語運動的實質是對政府的一次不信任投票。
而廣東當局一連串的打壓行動,包括將撐粵語運動的興起歸咎於個別人「散佈聳人聽聞的說法」,禁止官方報章、網站討論粵語問題,將市民的和平集會定性為危害公共安全的非法集會,將香港傳媒的評論貼上鼓動反政府的標籤,恰恰表明政府的心虛和因循守舊,未免高估了政府的公信力,未免低估了市民的智慧。
中共建政之後就一直強制推行普通話,作為一統政權的一部份,以致以廣州話、上海話、閩南話等方言為母語的年輕一代,現時多數已習慣以普通話作為交際語言,無法講純正的方言,引發文化學者擔憂方言的消失,也因此發出過「保衞上海話」、「保衞閩南話」的呼籲。
強權鎮壓難平息文化問題
今時今日,廣東還在迷信輿論封鎖、強權鎮壓可以平息文化問題,結果只會刺激社會更加關注,更加不信任政府。令誤會越來越深的正是廣東當局,令事件趨向政治化的正是廣東當局。廣東當局如果能制訂、公佈保護粵語的具體措施,豈不是遠勝於日日澄清沒有「推普廢粵」計劃?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