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有12.2萬人應考末代會考,半數未能考獲升中六資格,預科止步。他們如要升學,只能報讀其他課程,有家長漁翁撒網式花逾萬元留位費,為子女報讀副學士先修或文憑課程,令子女一旦慘遭滑鐵盧也有水泡課程作後備。有專家指市面上各類課程良莠不齊,報讀前應先了解課程的認受性以及能否退回留位費。
記者:倪清江、葉秀芬
青年協會會考生支援服務由上月26日開始運作,截至本周一共收到2,068宗求助個案,包括1,388宗電話熱線和680宗網上輔導,較上年多100多宗。青協督導主任徐小曼表示,當中主要是查詢升學資料,包括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收生程序、副學士課程的認受性,以及新高中的銜接等,而近日則陸續收到考生有關情緒支援的求助個案。
「學校收咗先算啦」
今年會考比去年多出7,000人,考獲升讀中六資格考生比去年多400多人,達58,699人,令考生和家長擔心學位競爭會變得激烈,學校會提高收生要求。
徐小曼表示,有預期子女成績中游的家長,花逾萬元作為留位費,為子女在多間院校報讀進修課程,以防一旦未能升讀中六也有後路,「有時同學嘅興趣未清晰,家長都會幫佢地報定兩、三個課程,講緊係每個二、三千蚊(留位費),雖然最後只會讀一個課程,有啲錢會浪費咗,但家長會認為買個保險更重要。」
她又表示,留意到有考生為盡快得到學位,於未考慮清楚的情況下就決定轉讀新高中課程,「佢哋嘅心態係學校收咗先算啦」,她提醒考生轉讀新高中並不等同重讀中五,也不要忽視新中學文憑試的程度將比會考更艱深,建議考生先評估自己的能力和長遠志向,而不應視轉制新高中為升學「水泡」。
學友社的會考輔導熱線至今共接獲約3,800個求助電話,比去年同期增兩成,半數是家長。當中兩成半是涉及情緒問題,較往年同期上升逾兩倍。
IVE課程競爭激烈
今年專業教育學院(IVE)課程成了不少考生競爭報讀對象,每間分校已有數以千計學生在網上取籌,其中沙田分校至少有5,000人報名,青衣則有逾3000人報讀,調景嶺分校昨入夜前未見有人排隊。香港大學附屬學院決定增加適合中五學生報讀的學額,合資格考生只須帶同會考成績通知書,便可獲立即安排入讀喜歡的課程。
會考考生輔導機構
機構 電話:
學友社 電話:25033399
青少年服務處「明心窗」 電話:23341879
基督教女青年會 電話:27116622
心暖心輔導中心 電話:81012929
生命熱線 電話:23820000
香港青年協會 電話:27778899/27771112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電話:23892222
大坑坊眾福利會大坑青年中心 電話:28811511/28951346
山景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 電話:24626903
資料來源:教育局
特稿
「會考失敗唔等於人生失敗」
「人哋得我都得」,曾患地中海貧血症的應屆會考生謝淑英身體虛弱,而且記憶力差,她努力克服學習困難,希望以知識改變命運,望成為美甲師報答家人。
就讀甘迺迪中心的謝淑英(23歲),出生不久便患上地中海貧血症,因內分泌失調長得矮小,曾不能走路,17歲成功移植骨髓,康復後記憶力差令她感到洩氣。學校的老師和同學改變了她,「老師用課餘時間同我溫習,有啲同學坐輪椅都好積極,我唔可以放棄」。她預計會考只得2分,未來攻讀美容課程,成為美甲師自力更生。
0分過來人共勉
成長於破碎家庭的戴婉兒5年前會考0分,見工受盡歧視,「當僱主知道我0分,就會即刻叫我返屋企等消息」。有幸四年前參加了一個師徒培訓計劃,重獲社會人士接納,勉勵應屆會考生,「會考失敗唔等於人生失敗,面對失敗先係真正嘅出路」。
觀塘商場apm在今日放榜期間和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合作,提供20條電話熱線和網上輔導,又在商場內設專區為考生打氣。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