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不健康飆升 工資就業無改善中大調查 生活質素衰過沙士

樓價不健康飆升 工資就業無改善
中大調查 生活質素衰過沙士

【本報訊】中文大學調查指樓價高企加上豬流感肆虐,令去年香港生活質素綜合指數創七年來新低,比03年沙士時更差。學者預料,政府無法控制樓價不健康飆升,工資及失業率無改善下,今年港人生活質素仍無法提升。
記者:張文傑 張嘉雯

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於02年以100作指數基準,03年起將各種影響生活質素的數值標準化後,得出每年港人生活質素綜合指數。中心昨公佈09年最新指數為102.19,比08年的104.83為差,亦比03年的104.2低2.01,反映港人生活質素漸漸回復02年水平。

經濟指數歷來最低

中心主任伍世良教授表示,指數由社會、經濟及環境三大項分類指數組成,共包括21項指標數值。他說,09年三大指數中,只有環境分類指數因政府推出多項環保政策,加上港人環保意識提高而上升;但社會分類指數只有46.21,不但比08年的50.5差,更首次低於基準年的47.62,「單係去年嘅傳染病呈報比率數值就拖低好多分」。
至於經濟分類指數,去年只有31.93,是歷來最低,低過基準年。中大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指,主因是市民負擔物業價格能力持續下降,實質工資指數與04年一樣,只有4.71,「樓市好唔健康,地產商托高樓市,政府一日唔改高地價政策,樓價都會高企,年輕人始終買唔起樓」。

「政府邊有做過嘢」

事實上,勉強買樓亦未必好。大學畢業後任教師的Molly,兩年前用盡積蓄買居屋,與家人由九龍市區搬到馬鞍山,「家呢度160幾萬,買之前都有比較過藍田另一個屋苑,但係樓價實在太貴,閒閒哋都過200萬」。她現時月供七千多元,供足25年,經濟尚可負擔,但已放棄與家人分住,無法實現理想中的獨立生活。
關注「無殼蝸牛」的關懷香港召集人郭家麒批評,政府無具體壓抑樓價措施,「又唔肯重建居屋,賣嚟賣去都係豪宅地段,佢(政府)邊有做過嘢!」莊太量預期,政府現時的措施無法控制樓價持續飛升,最低工資立法令實質工資指數上調,卻同時令失業率上升,今年的經濟分類指數仍無法改善,即使社會及環境分類指數上升,港人整體生活質素仍沒顯著改善。

香港生活質素綜合指數

2009年 指數:102.19
2008年 指數:104.83
2007年 指數:108.78
2006年 指數:108.93
2005年 指數:108.34
2004年 指數:105.78
2003年 指數:104.20
註:以2002年的指數訂為100作基準,高過100代表生活質素比當年好

去年生活質素變幅最大10數值

傳染病呈報比率
生活質素數值*:0.74 與08年相比:-88.6%

負擔物業價格能力比率
生活質素數值*:1.18 與08年相比:-31.4%

失業率
生活質素數值*:6.17 與08年相比:-13.5%

報紙批評指數
生活質素數值*:3.77 與08年相比:-5.3%

都市固體廢物循環再造率
生活質素數值*:6.51 與08年相比:+4.3%

空氣指數
生活質素數值*:5.23 與08年相比:+5.2%

政府表現指數
生活質素數值*:6.91 與08年相比:+11.3%

醫療公共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比
生活質素數值*:4.05 與08年相比:+14.7%

實質租金指數
生活質素數值*:4.29 與08年相比:+26.9%教育公共開支

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比
生活質素數值*:5.22 與08年相比:+32.2%

*2002基準年的數值全為4.76;數值越高代表該指標越好
資料來源: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