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功能弱 散熱能力差胖童中暑風險高

心臟功能弱 散熱能力差
胖童中暑風險高

【本報訊】香港夏季又濕又熱,烈日當空下活動隨時中暑。有兒科學系教授表示,兒童較成年人容易中暑,因他們體形細小,吸熱速度快,但腦內調節體溫的腦下垂體發育卻未成熟。研究更顯示,肥仔肥妹心臟功能弱、散熱能力差,中暑風險比體重正常的兒童高出60%,因而猝死的機會亦較高。
記者:王智君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醫生昨日表示,醫學上「中暑」稱為「熱病」,可按病情的嚴重程度分為四類。熱昏厥的病情較輕微,患者因體溫上升令表面皮膚血管擴張,導致供應大腦及身體其餘部份的血液減少,引致暈眩。當患者大量出汗,令身體的水份及鹽份嚴重流失,便會出現抽筋、四肢乏力、惡心、神志不清等熱痙攣及熱衰竭症狀。患者體溫一旦上升至攝氏41度或以上,病情會惡化至中暑高熱,若延誤治療可致命,「因為中樞神經受損,患者會停止出汗,皮膚變到又乾又熱」。

兒童中暑風險比成人高

韓錦倫指,兒童體形細小,吸熱速度快,加上腦下垂體和汗腺的體溫調節功能未完善,其中暑風險較成年人高。
浸大體育系副教授劉永松表示,肥仔肥妹又比體重正常的兒童更易中暑,據美國的研究顯示,肥胖兒童中暑機率較體重正常的孩子高出六成,「佢哋心臟功能弱,散熱能力差,適應酷熱環境嘅速度比正常小朋友慢」。若肥胖兒童與體重正常的兒童一同中暑,前者的病情惡化速度會較快,猝死的機會也較高。至於成年人,體重指標「計算法:體重(公斤)÷身高(米)2」高於22或以上的過重一族,中暑風險比體重正常人士高出八倍之多。

游水水溫高一樣會中招

劉永松指出,要避免在酷熱天氣下做運動中暑,運動前3至4小時要多喝水,運動時每10至20分鐘便應休息一次,運動後每流失一公斤體重,便應補充1.5公升含電解質的飲料,以及進食適量鹹點,令血液鈉濃度回復正常水平。
他又提醒市民,在酷熱天氣下,到沙灘或室外泳池游水也未必能夠解暑,「當水溫去到33度(攝氏)或以上,游水已經唔可以幫身體散熱,一樣有機會中暑。」
聖約翰救傷會助理訓練經理潘啟枝表示,處理中暑時,第一時間應報警求助,然後可將患者移至陰凉處,除掉其身上有礙散熱的衣物,並向他的身體灑水,以降低皮膚溫度。

酷熱天氣下運動須知

‧運動前3至4小時為身體適當補水
‧穿着透薄通爽的衣物
‧每運動10至20分鐘休息一次
‧運動後每流失1公斤體重,需補充1.5公升飲料
‧運動後宜進食適量鹹點
資料來源:浸大體育系副教授劉永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