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攻潮流消費的大眾媒體,習慣追新鮮,像微軟這種沒有爆炸力的公司,老早便被遺忘。世民也轉了蘋果差不多兩年。早陣子,蘋果的市值超越了微軟,像我們這種愛看十年八載大趨勢的總會問:這代表了甚麼?
事實上,世民對微軟這家公司的觀感,跟別的Geek可能有點不一樣。我總相信,微軟在歷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要是沒有微軟,根本不會有個人電腦的普及,隨後的新經濟也不會成為事實。當年微軟是個人電腦革命的代表,未來是Google的雲端和互聯網服務,或者蘋果的流動消費品,甚至可以相信後兩者會青出於藍。可是,難道這就代表微軟不值一提?未必。
股價已反映最差估算
雖然蘋果的市值過了微軟,不過純利率微軟仍略勝一籌。就算論增長,微軟在剛公佈的2010年第二季,季度純利對比上年同期,錄得近五成增幅;雖然不及蘋果的七成多,但以微軟現在12倍左右的市盈率來說,算是不錯了。
微軟單是在2010年第二季已賣出了六千萬套Windows7,錄得53億美元毛利,那差不多是整家蘋果的一半毛利。可是在微軟的陣營,還有Office和伺服器,都有這種級數的盈利貢獻;還有其他八組年收入逾十億美元的產品和服務。大家可想而知,微軟作為一家公司,它的投資吸引力在哪。
不過,世民不會說微軟的股價偏低,畢竟市價應已反映一切人所共知的因素。大家對微軟的未來不看好,說到底是因為它的對手確實太過進取。之不過,人家可以在幾年間急起直追,誰敢說微軟不能從後追上?世民總相信,微軟股價已反映最差的估算,要是任何產品或服務有突破,都必然是pleasantsurprise。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