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簡稱世遺大會)繼前日通過決議,將河南嵩山少林寺等「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入世遺名錄後,昨日又表決通過,將以廣東丹霞山為首等六處「中國丹霞」自然地貌景觀,列入世遺名錄。值得一提的是,它是首個以中國冠名的世界遺產項目。
中國丹霞申請世遺波折不斷。因境內屬丹霞地貌的地方多達數百處,且分佈在不同省區,各具特色,早年曾出現多個省區爭崩頭,要求中央批准向聯國申遺。直到2006年,國家建設部才確定,廣東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寧、貴州赤水、江西龍虎山和浙江江郎山六處丹霞地貌,以中國丹霞之名集體申遺。
全國丹霞地貌逾800處
經過多年爭取,今年6月初,中國收到聯合國世遺大會的評估報告,雖充份肯定提名遺產的價值,但同時指,中國丹霞目前尚未有國際公認的定義,缺乏充份的全球認知。當局甚至建議推遲申報,並建議重新申報。
但中國丹霞最終獲提交今次在巴西舉行的聯合國世遺大會表決。在今次全球申報項目多達32個,包括6處自然遺產、24處文化遺產和2處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中,中國佔兩項,分別是前日獲通過的文化遺產河南登封少林寺等「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另一則是頗具爭議的自然遺產中國丹霞。
廣東丹霞山代表透露,在45分鐘的激烈辯論中,世遺委員會21個成員國中絕大部份發表支持意見,認為中國丹霞符合世遺標準,同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最後投票時,中國丹霞以壓倒優勢獲通過,令中國兩個項目全獲通過。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已發現丹霞地貌800多處,廣泛分佈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區,溫帶濕潤-半濕潤區、半乾旱-乾旱區和青藏高原高寒區。廣州《南方日報》/中新社
廣東丹霞山
位於廣東韶關仁化縣境內,面積280平方公里,除主峯丹霞山外,還包括韶石山、大石山等,有大小形態各異石峯、石堡、石牆、石柱達380餘座由紅色砂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古人取「色如渥丹,燦若明霞」之意。
湖南崀山丹霞
位於湖南省新寧縣境內,總面積108平方公里,丹霞地貌類型多,其中以層叠成列和突起地貌最為奇特;丹霞地貌的身陡、麓緩、頂平等特徵表現相當突出。崀山之名傳為當年舜帝南巡所賜,意即良好之山,新華字典亦以此為注。
福建泰寧丹霞
位於福建泰寧縣境武夷山脈,面積約250平方公里,其中丹霞洞穴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造型和組合之奇特、可觀賞性之罕見,堪稱「丹霞洞穴博物館」。洞穴大可容千人,擬人擬物、擬獸擬禽、造型奇絕。
江西龍虎山丹霞
位於江西鷹潭市,佔地38平方公里,丹霞地貌類型多樣,擁有幼年期、壯年期到老年期丹霞地貌,形態多異,有石寨、丹崖等,尤以龜狀赤岩最多,以至「無山不龜,無石不龜」,有「江上龜峰天下稀」美譽。
浙江江郎山丹霞
在浙江江山市境內,是地質演化老年期典型代表,其中以「三爿石」為代表,在海拔500米陡崖上,高319米的三爿(粵語音辦)巨石凌空而起,石間距僅3.5米,但石長和高度都超過200米,堪稱「一線天之最」。
貴州赤水丹霞
位於貴州遵義赤水,丹霞地貌面積達上千平方公里,以艷麗鮮紅、儀態萬千著稱,其中最受遊客歡迎的丹霞景觀有金沙溝赤壁神州、香溪湖萬年靈芝、四洞溝渡仙橋、丙安天生橋等十多處。
話你知:丹霞 紅岩山群
所謂丹霞地貌,即有陡崖的紅色岩層,最早於1928年由已故中國著名地質學家馮景蘭在廣東丹霞山考察時,首先命名,後獲國際地質界沿用。它由一種沉積在內陸盆地的紅色岩層形成,這種岩層在千百萬年的地質變化過程中,被水切割侵蝕,形成了紅色山塊群。
到2008年1月31日為止,中國已發現丹霞地貌800處,分佈在全國26個省區,其中以廣東丹霞山最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