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看癡呆:學懂接受活在當下

探看癡呆:學懂接受活在當下

「你咁冇記性,係咪有癡呆症呀?」這句說話耳熟能詳,究竟無記性是否等於患上癡呆症呢?當然不是!無記性可能是患上癡呆症的其中一個先兆,但並不代表已患上癡呆症。

癡呆患者有好奇心

其實,家屬往往於長者出現異常行為表現後才求醫,病症已到了中期階段。家屬通常最難接受的是患者彷彿變成了另一個人,正如高錕太太所言,「我所認識的高錕走了」。其實家人並不需要把患者現在的情況跟以往比較,因為不斷的比較,只會讓人看見患者的缺點或負面變化,忽略了患者現階段的能力。事實上,患者也會問候及關心身邊的照顧者,每當遇到陌生的事物時,他們也會好奇追問,只要我們能敞開心扉重新認識及接納他們,而不是計較患者失去甚麼,相信他們會生活得更開心自在。家人能學懂接受,協助患者活在當下,把握現時所擁有的,總比慨嘆患者失去了甚麼來得更好。其實患者並非變成了另一個人,他/她仍然是大家一直愛護的家人,只是溝通方法和生活模式改變了,只要家人調整自己的期望,便可與患者一起共度開心的晚年。對家屬自己而言,實在沒甚麼比患者身心安康更為重要,但在照顧患者之前必須好好照顧自己,這才是最佳的照顧模式。
逢周二刊出
撰文:賽馬會耆智園總監郭志銳教授
有關癡呆症及記憶衰退的查詢,可致電耆智園「記憶在線」:2636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