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為廣告棄網民私隱IE8.0阻擋追蹤軟件功能被廢

微軟為廣告棄網民私隱
IE8.0阻擋追蹤軟件功能被廢

當今社會,私隱陷阱處處。除了八達通出賣港人私隱,瀏覽器開發商同樣虎視眈眈網民私隱,以用來出賣給廣告商。美國《華爾街日報》系列報道指出,微軟(Microsoft)在市場佔有率達60%的瀏覽器InternetExplorer(IE)開發商微軟,就曾因是否應利用網民私隱賺取廣告收益而爆發內訌,結果賺錢大過天,微軟為了錢,最終放棄在IE8.0瀏覽器加強保護用戶私隱的功能。

《華爾街日報》前天(周日)引述消息透露,IE8.0瀏覽器去年3月出台前,曾在微軟內部引起軒然大波,開發人員一心要設計出「傲視同儕」的瀏覽器,能阻擋監察網民活動的追蹤工具,以保障用戶私隱,偏偏廣告部門強力阻撓,指這跟公司催谷網上廣告大方向相矛盾。
瀏覽器是保護網民私隱的大閘,能阻擋追蹤網民活動的各種技術,例如「cookies」。瀏覽器的cookies能讓伺服器識別出用戶的電腦,協助記着登入密碼之類。Cookies本身沒有追蹤用途,但一些為提供網上廣告服務的公司發出的「第三者」cookies則能長期追蹤用戶,收集網民習慣喜好等資料,以「度身訂做」出能挑起他們興趣的廣告,增加宣傳功效。

設計惹怒網上廣告主管

目前,IE,Firefox及Chrome等主要瀏覽器,用戶其實都可自行設定不安裝第三者cookies,但設定方法頗隱蔽,只有蘋果Safari瀏覽器有預設阻擋所有第三者cookies。
IE8.0原本想加入已預設啟動的新功能,就能監控瀏覽網頁內的所有文字和圖片等項目的來源,然後阻擋來自第三者網址的內容和第三者發出的WebBeacon追蹤工具,WebBeacon能偵察點擊率,甚至記下網民在鍵盤按過的鍵,從而保障網民私隱。
偏偏這個站在保障網民私隱的設計,令負責網上廣告的微軟高級副總裁麥克安德魯斯(BrianMcAndrews)大為光火,前年4月與開發人員開會,發炮批評他們的設計會削弱微軟賣網上廣告的實力,有違公司發展大計──微軟2007年以逾60億美元(468億港元)收購aQuantive就是為了發展網上廣告業,跟在這方面先走一大步的Google一爭長短。

麥克安德魯斯

用戶每次上網要自行啟動

廣告商風聞後也加入反對,微軟最終向錢看,去年面世的IE8.0面目全非:用戶要自行開啟防網站追蹤功能,而且是每次啟動瀏覽器,就要開啟一次該功能,絕無方便用戶的意圖。爭取消費者權益人士指出:「許多IE8.0用戶甚至不曉得有該功能。」
美國《華爾街日報》

網民不知不覺間就把私隱在網上洩漏出去。設計圖片

網上瀏覽防監視追蹤法

-將瀏覽器升級-
‧微軟IE、Firefox、Chrome、Safari等主要瀏覽器,都設有私隱功能,要定期將瀏覽器升級提升功能
‧所有主要瀏覽器都讓用戶查看和刪除在電腦內的cookies,方法因不同瀏覽器而異。用戶刪除cookies後,可自行更改瀏覽器設定,選擇接受或封鎖甚麼cookies
‧所有主要瀏覽器都設有秘密瀏覽模式以限制cookies,雖不加以攔截,但會在用戶關閉瀏覽器後清除所有cookies

-安裝外掛程式-
‧用戶可安裝外掛程式(plug-in)以增加私隱度,有些可讓用戶監察到無法透過瀏覽器發現的追蹤程式,另一些則會定期刪除cookies,較有效的外掛程式包括Abine、BetterPrivacy及Ghostery等。

-控制網上廣告-
‧用戶可透過作為中間人的廣告網絡(adnetwork)所提供的工具或外掛程式,攔截或限制網上廣告,但無法阻擋追蹤,部份廣告網絡也會收集用戶的瀏覽模式數據

美國《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