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香港外滙基金的表現時,筆者便感到分散投資的重要性。就以外滙基金剛公佈的2010年上半年投資情況為例,它在香港及其他地區股票方面的投資錄得179億元虧損,而外滙方面則虧損243億元,這兩方面合共虧損422億元。幸好投資債券方面賺到408億元,因此令外滙基金在上半年的虧損大幅降至僅得14億元,可見今次若無債券方面的「補貼」,則外滙基金在上半年的虧損便頗為龐大。
相對而言,外滙基金在2009年上半年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在股票及外滙兩方面合共賺得394億元,而債券投資則錄得144億元虧損。由此可見,一個足夠分散的投資組合,包括股票、外滙及債券,在不同的投資環境下可互補長短。
長線投資宜偏重股票
順帶一提,近年不少歐美投資者在投資組合中,都會加入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及商品期貨基金,這些與股票、外滙及債券相互關係不大的產品,以達到更佳的分散風險效益。
現時,筆者的投資組合屬於保守的進取型,投資組合中99%是環球股票,只有一張人民幣債券而已。基本上,筆者認為若投資期可長達10年以上,則投資組合中不妨讓股票或股票基金佔較大的比例。一個分散的投資組合,雖然可以降低投資的風險,但其回報肯定不夠養老,尤其是港人的平均預期壽命高達80歲,65歲退休後仍有10多年要捱,太保守的投資組合,往往付出了極高昂的機會成本而不自知!
參考港股過往10多年的表現,恒指繼1997年創下一個高峯後,在2000年又來另一個高峯,跟着到了2007年再迎來一個更厲害的32000點高潮,短短10年間經歷了3個大浪,故此若閣下的投資期有10年以上,則即使不幸一時摸頂,仍有足夠時間等下一個大升浪來臨!
譚紹興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