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美元整體走弱,美滙指數(DXY)下跌5.2%,主因有三。第一,美國經濟增長有放緩迹象,6月份非農職位減少12.5萬個,同期全國供應協會的製造業指數亦從59.7下跌至56.2。美國經濟降溫之時,歐洲卻保持平穩增長,歐元區的採購經理製造業指數7月份仍上升至56.7,而德國的IFO商業信心指數更攀升至106.2的3年高位。
第二,環球的風險胃納上升,減低美元避險需求。美國標普500的公司宣佈第二季度業績,出現比市場預期為佳業績公司的正誤差達74.5%,支持美股。另一方面,歐洲宣佈銀行壓力測試結果,解除市場對可能出現的銀行集資潮的疑慮。巴塞爾委員會於7月底亦宣佈,放鬆將於本年11月公佈的新銀行流動性及資本充足要求的尺度。歐洲債務危機紓緩,令歐元反彈。
第三,美國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國會銀行業委員會作證時宣稱保衞美國經濟復蘇,在抗衡可能出現的通縮時,可能加大量化貨幣政策的力度,意味着美國加息之期非常遙遠,亦令美滙下跌。
喪失職位已完全恢復
美國經濟放緩,影響市場對加元的信心,在眾多商品貨幣當中,加元兌美元於7月份的升幅最小,只有3.3%,明顯落後於澳元的7.5%及紐元的6%。不過,筆者相信加元長遠滙價可追落後。加拿大本年首季GDP增長為6.1%,而第2季度的總職位增長為22.66萬個,為自1976年以來最多增長季度。至此,自2008年衰退後喪失的職位已完全恢復。
在各大國紛紛陷入巨大財赤及債台高築時,加拿大的財赤水平只有GDP的5.2%,而政府預計將於2014年達致聯邦預算平衡。比較健康的國債水平在過去一年半中,吸引不少外國主權基金及長期投資者買入加拿大國債。
另一方面,金融海嘯前,油價曾高見150美元一桶,現在79美元一桶仍有上升空間,據IMF估計,至2015年加拿大將成為全球第二大能源輸出國,因此加元長遠仍會受惠於能源需求。
王良享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高級副總裁
王良享、丁世民、溫灼培、羅家聰及黃元山專欄,將於周一至周五輪流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