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書中未有黃金屋 - 利世民

利字當頭:書中未有黃金屋 - 利世民

投資教科書,都叫人在買一間公司的股票之前,可以先用它的產品和服務。可是,當中的邏輯,往往被誤解成:「如果你喜歡一間公司的產品,你就可以去買它的股票。」不,邏輯不是這樣。有些公司,你很喜歡它的產品,甚至會主動向身邊親朋介紹;可是,它的股票,你未必會即時瞓身掃貨。

喜其產品未必喜其股票

像Amazon,世民自從擁有了一部Kindle之後,再沒有買書本的習慣,不過,世民的閱讀量,保守估計,增加了最少一倍。可是,Amazon的股票,世民絕不推介。
「今時今日,人人都上網找東西看,賣書又怎會有前途?」不,剛好相反。花越多時間在網上,便越明白到許多資訊在網上找不到,最終還是又回到書本。正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越多人在網上找到了有興趣的題目,然後漸漸轉移到書本去發掘更深入的材料。所以,寫書和賣書的行業,不會式微,反而會繼續繁盛下去。
人對書的認真會隨技術的發展而改變。由活板印刷出現至19世紀的幾個世紀,書本是貴族的身份象徵,一本書的價錢,可以是一般人數年的收入。可是到了十九世紀的英國,隨着識字的人越來越多,商人想到了大量生產廉價小說,流行書才成為一門事業。再過百多年的今天,我們才有電子書。事實上,眾多電子書的製造商,只有Amazon才是真正做電子書,其他賣的只不過是閱讀器。Amazon透過Whispernet,將世界各地消費者買的書,即時自動抄到Kindle上。單是這一點,已經是物流大突破。有沒有想像過,賣電子書省了多少成本?
7月份數據反映,電子書銷售已經超越了精裝首版書了。試問,電子書真正普及的日子還會遠嗎?不過,就算是這樣一片光明的前景,在現階段世民仍然不會推介Amazon的股票。40倍開外的市盈率,實在考驗投資者的膽量。

利世民
http://hkliberty.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