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統計處公佈未來30年本港人口推算結果,得出女多男少的結論。結果,「剩女」兩個字,以怵目驚心的姿態出現在各大傳統及電子媒體搶眼位置。不知就裏的人看了還真會嚇一大跳,以為絕大多數香港女人都成了齊天大「剩」。
自從一夫一妻制盛行以來,男女比例、人口差異這樣的詞匯便常被所謂的專家們掛在嘴邊,用作判斷合乎比例婚姻的可行性。但是,男歡女愛這種東西,畢竟不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機械配給,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組合及可能性。
首先,互聯網打破了人際交往的地域局限,交通工具的改革、資訊業的發達也令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人們對各不相同的文化、背景、宗教、習俗等的了解進一步加深,這意味着異族通婚有了更廣泛的可行性。未來30年,如果香港人的婚配仍局限在這個小島上「自給自足」,或者,僅僅把眼界開放到羅湖另一邊的珠三角,那才荒謬。
其次,甚麼叫「剩」?為甚麼女人數字比男人多,女人就成了必剩品?在一個女多男少的世界裏,男人仍有可能是被女人淘汰剩下的,而優秀的女子仍有可能擁有眾多追求者,也仍然可以自動拒絕異性。人生是屬於每一個人自己的,以怎樣的方式生活是自己的事,要不要伴侶,要怎樣的伴侶……如飲水,冷暖自知。何必用一把尺子度盡天下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