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李祿在八九民運時擔任廣場副總指揮,來自南京的他是中共通緝的21名學生領袖中,唯一一位非北京當地大學的學生。據悉,當時擔任廣場總指揮的柴玲對他也頗為器重,柴玲的許多行動,都是在李祿建議下決定的。
建議成立絕食團指揮部
八九學運時李祿就讀南京大學,1989年4月他到北京天安門廣場,正遇北京大學生們集會悼念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李受感染,參與學生的組織工作,並參加絕食。是他建議柴玲組絕食團指揮部,參加指揮部的條件,是要準備自焚、絕水和卧路。
封從德在《六四日記——廣場上的共和國》中透露,李祿記憶力驚人,並佩服他的能力,「他比我們都有才幹。我雖代理總指揮,但對主持絕食團代表大會還是感到吃力。作為副總指揮的李祿,用他的才識取代了我的主席地位。我驚訝發現並欣賞他的秩序和效率。」
六三深夜、六四凌晨大屠殺開始,李祿與廣場數千學生一道撤離廣場。在北京潛藏幾日後南下,於6月中旬偷渡抵達香港,七月初轉赴法國巴黎,曾對媒體稱:「親眼所見,以人格擔保,天安門廣場上至少死亡數百人,街道上至六四凌晨則在二到三千人。」
到巴黎後,李祿參與發起「民主中國陣線」,但後來他並未加入。隨後流亡美國,出版英文自傳「移山」,英國廣播公司(BBC)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據此拍成同名紀錄片,是首部八九民運人物傳記片,於1994年國際人權電影節上放映,引起關注。
柴玲封從德任伴郎伴娘
許多人將李祿和趙敏在天安門廣場的婚禮,與封從德和柴玲混淆,其實封和柴當時已婚一年,是李趙的伴郎伴娘,李祿和趙敏的結婚證書,是由另一位學運領袖張伯笠簽發,證婚人柴玲蓋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