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物聯」 衣食住行更妥貼活在寫意RFID世界

實現「物聯」 衣食住行更妥貼
活在寫意RFID世界

內地常提及大力推行物聯網,其實物聯網根源來自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此技術早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八達通,令衣食住行更「快、靚、正」。不過,製作RFID的公司各自譜奏樂章,要做到真正「物聯」,還有待統一的RFID系統才可成真。

香港政府對RFID的發展亦大力支持,創新科技署06年資助1400萬元予香港貨品編碼協會推出「蹤橫網」,這系統利用RFID技術及雲端技術,把資料上載到互聯網,各商家便可隨時存取商品資料、貨運路線及狀態等。此外,因龔如心爭產案而聲名大噪的商人陳振聰,旗下的宏霸數碼(802)亦收購研究RFID的公司,證明RFID尚有投資者願意投資。
RFID多年來未能於全球真正普及,主因是其標籤及閱讀器仍未統一標準,因而難以廣泛應用。香港貨品編碼協會總工程師及首席顧問孫國江指:「RFID在物流上應用,是不可能全世界都只用一個牌子的標籤及閱讀器的,因此RFID系統的國際標準相當重要。」

不統一標準 難廣泛應用

有業內人士表示:「或許要等到蘋果的喬布斯有天忽發奇想開發iGoods,物聯網才有機會聯在一起。」
事實上,美國連鎖超市Wal-Mart已使用RFID通行貨品營銷,就連Facebook都用RFID。2010年4月,Facebook在f8會議中,公佈了「FacebookPresence」的新功能,只要Facebook用戶扣上裝有RFID的代幣,接觸特定存取器後,即可自動分享位置資料或成為群組的Fans。新功能有助未來Facebook的廣告不再單向,而可由用家主動接觸廣告商。
與此同時,有意見指若物聯功能太先進,或會引伸私隱問題,舉例來說,最近八達通因出售用戶個人資料被轟,而Facebook牽涉的個人資料更是天文數字,因此有可能令用戶卻步。

生活中的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技術)
住--八達通

香港早期應用RFID的例子,八達通卡藏有RFID標籤,記錄了用戶個人資料及餘額,當八達通拍到指定閱讀器,便可閱讀資料及扣減金額,有私人屋苑會利用八達通作為住戶出入證。不過近日八達通因個人資料外洩而引起軒然大波。

衣--時裝店

衣服上的價錢牌都掛上藏有RFID標籤,當客人取下衣服到試身室時,藏有RFID閱讀器的試身室螢光幕,便會顯示該件衣服的資料、可選的顏色、配搭建議及貨品數量以供顧客參考。另外,時裝店亦可透過系統了解顧客的選購習慣。

食--壽司店

中環一間大型迴轉壽司店利用了RFID技術,把RFID標籤放在壽司碟之下,當在回轉帶上放了一段特定時間,逗留超過指定時間壽司經過回收通道口時,機械臂便把壽司碟撥到回收通道,這設計能令店舖有效管理食物質素。

行--香港國際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引入RFID行李標籤,當行李經過行李閱讀器,便可簡易檢出該件行李是否於適當的班機。
另外,若需要在過千件行李中抽出一件行李時,亦可用閱讀器檢查出來,藉此減省人手。

話你知:RFID省時慳人手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是國際貨品條碼(Barcode)的進化版,只要為物件貼上獨一無二的編號芯片,便可用閱讀器同時檢查多件物件,並透過芯片把資料自動上載到互聯網,毋須逐一掃描條碼。RFID於99年始於本地應用,目前未算非常普及,多用於物流、零售及企業管理等方面。直至03年產品電子代碼(EPC)標準統一後,RFID芯片成本由10元一個,大幅降至1元左右,現時應用例子有香港迪士尼樂園服裝部、八達通及Autotoll等。香港迪士尼樂園服裝經理顏慧茵(圖)接受訪問時表示:「引入RFID系統後,從前要10分鐘的借服裝程序,現只需幾秒便可完成,節省了人手及工時。」另外,全球暫有兩個機場使用RFID行李標籤,香港國際機場是其中一個,另一個是美國拉斯維加斯機場。

《科技網絡》版逢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