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滙基金次季蝕122億

外滙基金次季蝕122億

【本報訊】一如上周金管局預早發放「盈警」訊號,外滙基金截至6月底半年業績「見紅」,受股票組合及外滙虧損影響,上半年度基金共錄得14億元投資虧損,猶幸債券投資在次季多賺294億元,局部抵銷該季投資虧損總額達122億元的震盪,令上半年外滙基金整體虧損額較預期為低。不過,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指出,下半年金融市場仍風險重重,「前景極不明朗」。

陳德霖:前景極不明朗

外滙基金首季投資獲利108億元,次季倒蝕122億元,上半年投資共虧損14億元,乃外滙基金自2001年起公佈季度數據以來,第12次季度「見紅」;若以半年計,則是第4次半年度錄得虧損。
雖然外滙基金投資不利,但在固定收費機制下,無損政府庫房收入,上半年支付予財政儲備及政府法定組織存款的費用共186億元,而外滙基金持有的策略性資產組合(即港股)期內減值9億元,截至6月底計,有關組合(包括所持港交所(388)股票)市值為1314億元,較去年底減少115億元。
扣除繳付庫房及其他利息支出後,上半年外滙基金累計盈餘降至5303億元,較去年底減少232億元;6月底外滙基金總資產則增加785億元至2.23萬億元。

外滙港股連輸兩季

席捲歐元區的主權債務危機,成為外滙基金次季虧損的重災區,按資產分佈顯示,上半年外滙估值共虧損243億元,首季和次季各輸87億元及156億元,港股則繼首季虧損31億元後,再蝕46億元,其他股票則在次季賺回10億元。
對於外滙基金半年度表現,陳德霖指環球股市2月中開始的反彈,只短暫維持,歐元區債務危機令市場避險情緒在次季加劇,儘管歐美各國致力穩定市場,但投資氣氛仍然薄弱,實體經濟復蘇力度尚待觀察,今年全球資產市場還會出現較大波動的風險。
曾任金管局助理總裁的星展(香港)行政總裁葉約德,被問及對外滙基金表現評價時,只說已離開該局多年,對實際儲備管理並不熟悉,但過去一年投資環境異常困難,即使極富經驗而保守的投資者,亦難免損手,特別是外滙基金持有不少港股組合,更容易受市場波動影響。

外滙基金資產分類

存款 截至今年6月30日:1515億元
與去年同期比較:-1.4% 與去年底比較:+20.0%

債券 截至今年6月30日:17104億元
與去年同期比較:+27.1% 與去年底比較:+4.4%

港股 截至今年6月30日:1314億元
與去年同期比較:+9.5% 與去年底比較:-8.0%

其他股票 截至今年6月30日:2026億元
與去年同期比較:+28.0% 與去年底比較:-5.7%

其他資產 截至今年6月30日:320億元
與去年同期比較:-42.4% 與去年底比較:+15.5%

總計 截至今年6月30日:22279億元
與去年同期比較:+21.5% 與去年底比較:+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