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保誠人幣基金撻Q證監不放行 分銷商臨門拒賣

中銀保誠人幣基金撻Q
證監不放行 分銷商臨門拒賣

由於不少問題尚待解決,以人民幣結算基金短期內料難面世。
消息人士指出,中銀保誠原打算伴隨新修訂的《清算協議》在19日落實,即在上周二(20日)推出以人民幣結算的開放式基金,入場費約1萬元人民幣。

本港人幣未可直接買A股

但有關基金抵押資產(underlyingasset)並非全是人民幣資產,消息指,有關基金的投資包括將相關人民幣資金轉換至港元,買入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包括旗下的標智ETF系列標智滬深300(2827)及標智上證50(3024)。當客戶要贖回時,再將有關港元投資轉回人民幣付予投資者。
消息稱,中銀保誠上周二原已訂了記者會場地,惜審批最終未獲證監會通過,證監會考慮的因素,包括中銀保誠未能在基金說明書中說明當中可能面對的重大滙率風險,亦有指證監是關注有關基金投資的ETF背後,乃一堆衍生工具投資。證監發言人拒絕就事件回應。
對於上周是否因證監未批而取消記者會,中銀保誠發言人回應,該公司一直打算推出人民幣結算基金,該公司亦有很多不同種類的產品待證監審批,但料本月內未必有新產品推。
受法規所限,本港人民幣資金暫時仍未可直接回到國內A股市場投資,即或透過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間亦牽涉換滙過程。消息人士稱,中銀保誠上述基金,其中投資ETF均以港元進行,即投資者資金部份實質在投資港元資產,每當人民幣升值,客戶的港元投資換回人民幣時,便越貶值。

持ETF涉對手風險

除證監未首肯外,消息稱,中銀保誠原打算透過中銀香港(2388)銷售有關產品亦遇到阻滯,原因是中銀香港對有關基金結構有意見,相關基金購買的ETF有如雷曼迷你債券一樣,面臨交易對手風險,因此臨門拒賣。消息人士形容:「有關抵押品風險可以如雷曼迷債般大,中銀在迷債一事上吸取教訓,格外小心。」
消息指,中銀保誠正物色其他金融機構為其分銷產品,但另有消息人士稱:「中銀保誠上周仍希望積極解決問題,打算盡快將產品推出市場,但隨着面對問題之多,他們似已萌生放棄推出有關產品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