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轉型 - 因念

兩岸三地:轉型 - 因念

上周談到,廣東投資友人提點筆者要開始注意2011年的中國經濟發展,作為下半年投資策略參考。看官可能認為只爭朝夕的股市,會否考慮過太多?不過最近的上落市,「左一巴、右一巴」的經歷,誰不怕!
所謂價值投資法,聽者眾,明者寡,用者稀,在生活逼人賺快錢的今天,分析和尋找有潛在價值的公司,談何容易。既然不能專業,日常生活中所見所聞,便提供寶貴資訊。

從工業轉第三產業

上周與廣州開廠友人聊天,聽聽發財計劃,原想幾位在工業打拼多年的老江湖,會繼續擴充生產,或與上下游結盟。豈料筆者猜想落空,他們異口同聲說只會收縮業務,那會增加投入。原因簡單:一為成本倍增,包括土地成本,不管租的或買的,還有工資,即使沒有富士康事件,近年從外省來粵打工人數減少,令民工求大於供,勞工有價。二是政策改變,以前引以為傲的出口大省,自從新書記上任後作出變革,逼得這班廠商除了把生產基地搬遷到落後地區,更要求增加開發和提升技術。單這兩項,已令中小型工業在廣東不能走下去。
「既然沒錢賺,就改行吧,進軍第三產業!」筆者聽着他們的豪語,其中一位語氣一轉,說已經行動,在廣州郊區買了一棟5層樓房,改造為40個房間的商業賓館,以商務旅客為對象,每間房每晚承惠150元人民幣,一個月收入估計十幾萬,扣除水電和十個員工的費用,利潤在十萬應沒問題,希望三年歸本。這種生意,好處是工人少,收入是現金,最重要是,友人家裏孩子不想繼承工廠,這種酒店行業,適合新一代。
從工業轉入第三產業的趨勢,筆者不敢斷言就是往後的「價值」,但一些行頭門檻不高的行業,當投身者眾,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候,會否把第一產業發生的惡性循環再演一次,看官選擇投資時,必須考慮。

因念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