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最後一家計劃供股的內銀股終於公佈有關計劃。工商銀行(1398)昨晚宣布兩項重要舉動,先是修改原來融資方案,以A+H股供股方式,集資最多450億元人民幣(約515.6億港元);其次是向集團持股72.4%的工銀亞洲(349)提出私有化,涉資逾100億港元。 記者:劉美儀
工行表示,供股所得將用作補充資本金,而供股比例為每10股供不超過0.6股,以集資額上限450億元人民幣計算,H股供股價每股為2.57港元;A股則為2.25元人民幣。以預計供股價與昨日工行A、H股收市價比較,分別折讓48.4%及56%。
10股最多供0.6股
工行將於9月15日舉行股東大會,表決供股議案。截至本月底工行總股本計算,供股股份合計不超過200.41億股,A、H股股份分別不逾150.58億股及49.83億股。A股供股採代銷方式;H股則採包銷方式。
根據比例,工行大股東中央匯金及財政部,需各斥資159億元人民幣供股;持有工行131.8億股H股的戰略投資者高盛,亦需斥資20.34億港元供股;美國運通則僅需斥資9849萬港元。若以上五大股東悉數按比例供股,即使以集資上限計算,工行是次供股實際向其他股東「抽水」約112.4億元人民幣(128.7億港元)。
至於工行私有化工銀亞洲的決議,昨日亦獲董事會決議通過。公告稱,私有化工銀的計劃將包括純現金方案,但具體條款尚待審核後公告。若單按工銀亞洲帳面值計算,工行要斥資54.5億港元(下同),才能購盡「街貨」,估計私有化作價須較賬面值溢價兩倍或以上,因此最終動用的資金必定超過100億元。
據悉,是次私有化工銀亞洲方案,將會包括純現金及現金加工行股份等模式,由於本港企業私有化過往不乏碰壁例子,故工行亦會小心衡量市場變化及作價吸引力,若純現金方案,作價估計略為接近2倍,若以收取工行股份加現金的方案,拉勻計算估計可能貼近2.5倍賬面值,高盛將會擔任是次私有化的財務顧問。
工行私有化工銀的傳聞,多年來甚囂塵上,但包括工行董事長姜建清在內的管理層,多次表態並無此意。
德意志銀行亞太區域金融機構研究部主管余明麗認為,私有化工銀方向正確,因大股東已持有逾七成股權,故即使出價溢價達賬面值2、3倍,對資本雄厚的工行而言,亦微不足道。引發工銀私有化的催化劑,與本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秀麗前景有關,此舉可讓工銀擺脫資本限制及人民幣持倉風險考慮,靠着工行豐厚的人民幣資本,可在離岸業務拓展上,享有更大彈性。
私有工銀 溢價料逾2倍
明富環球香港亞洲金融研究部主管陳昔典亦說,私有化可解除工銀經常受資本及關連交易限制,預期工行要支付2至2.5倍溢價,才可成功私有化工銀,按去年底每股賬面值計,每股作價約27.4至34.25港元,以現時「街外」流通股份約3.98億股為基礎,2.5倍賬面值的估值計算,私有化作價便高達136億港元。
本地銀行上一次私有化,為08年底中信集團私有化中信國金,後者改為透過中信銀行(998)持有,該次私有化方案亦屬現金加股份模式,其中現金作價部分,接近賬面值1.5倍。
港上市內銀供股計劃
─招行(3968)─
形式:A+H供股(10股供1.3) 集資額:218億元人民幣
─交行(3328)─
形式:A+H供股(10供1.5) 集資額:331億元人民幣
─中行(3988)─
形式:A股可換股債券 集資額:400億元
形式:A+H供股(10股最多供1.1) 集資額:最多600億元人民幣
─建行(939)─
形式:A+H供股(10股最多供0.7) 集資額:最多750億元人民幣
─工行(1398)─
形式:A股可換股債券 集資額:最多250億元
形式:A+H供股(10股最多供0.6) 集資額:最多45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