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報告,內容如華爾街報道未有提及人民幣存在「大幅」與「嚴重」低估的措辭,反而公開承認該組織內部在人民幣是否被低估的問題上存在截然不同的兩種意見。
是否被低估 內部分歧
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首席代表李一衡昨在港出席記者會上坦言,人民幣確實「被低估」,不升值的話將令中國調整經濟結構平衡的步伐放緩。他強調,要從全球角度看待人民幣問題,但IMF不會因為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壓力而敦促人民幣升值,升值是中國「自己」的決定。但建議人民幣可以擴大波幅,幅度並非最重要,關鍵是方向。
中國已於6月22日重啟人民幣滙率改革,李一衡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決定,升值對於中國本身有利,亦有助解決貿易不平衡,重新平衡全球經濟。
路透社昨引述消息指出,IMF內部確估計人民幣被低估5至27%。而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煉表示,滙率機制改革和生產要素價格調整可並行不悖,進一步增加人民幣滙率彈性,有利於為生產要素價格改革創造穩定的低通脹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