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股陸續放榜,繼聯邦制藥(3933)發盈喜料多賺2.5倍後,新華製藥(719)半年多賺54%,內地上市藥股表現更亮麗,超過10間盈利翻一番,接近70%有逾三成增長。在醫改方案效應下,藥股表現突飛猛進,今年為醫改實施第二年,預期政策面或投入金額會進一步深化,為醫藥股帶來龐大商機。龍頭股國藥控股(1099)近日走勢好轉,在同業績佳刺激、憧憬母公司注資及泊住大碼頭三大因素足以支持其重展升浪。
事實上,人口老化帶來社會沉重醫療負擔,新醫改方案去年4月啟動,某程度反映中央注視問題所在,希望藉醫改打好基礎。中央明言在2009至2011年,將斥資8500億元人民幣於醫藥行業,業內人士估計,今年整體行業淨利潤增長超過30%以上,未來10年盈利複合增長更超過20%。
大成交破主要平均線
早前中央表態希望整頓藥品價格,擔心減價會損害毛利,藥股隨即被洗倉。不過,借鑑上一次藥品減價經驗,對研發產銷藥企影響較大,對分銷商如國藥影響不大。
綜合彭博預測,國藥今年料多賺51%至12.8億元,現價相當於今明兩年預測PE45倍及34倍,足足較同業貴超過一倍。不過由於國藥主業為分銷,其他藥股則主攻研發製藥,直接比較並不公平。
作為醫療保健產品分銷龍頭,國藥近年不繼透過購併加速壯大,未來更可望在母公司國藥集團注資下,成為欽點專責醫療央企。據悉,母公司去年9月重組中生集團後,其重組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正待審批,有望年內落實,屆時將晉身內地最大藥企。
中國龐大醫藥市場,亦吸引外資,全球第二大藥廠默克(Merck)日前與國藥商討在其內地網絡銷售藥品,亦會共同研發HPV疫苗。內地居民對外國醫藥向來需求甚殷,不外乎質量較具保證,國藥成功泊住大碼頭,短期對其銷量增長效應不大,惟長線對其品牌增值,甚至外闖都有利。
技術上,國藥自5月下旬在26元築底後反覆上落,昨以大成交一口氣升穿10日、20日及50日線,建議29.50元或樓下買入,突破30元關口可見36元,跌穿26元止蝕。
王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