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肚餓時,不僅胃口大開,風險胃納同樣大增。英國最新研究發現,交易員在飢腸轆轆作出投資決定時,會較平時搏命,而飽餐一頓後的投資決定則較為穩陣,意味捱餓時在股海「搵食」較容易作出鹵莽的決定而出錯。有基金界人士稱,這可能是大行長期為員工預備大量零食的原因。
英國心理學會(BPS)對19名男性進行測試,要求他們分別在空肚14小時後、吃完一頓2000卡路里的大餐後,即時及1小時後作出投資決定,結果顯示,參與測試的人在飢餓時會選擇較高風險和潛在回報的投資,但在剛吃飽後的風險胃納則最低。
BPS的報告表示,人類本能地維持新陳代謝平衡,故會影響在不同情況下的決策,包括投資行為。
用膳成風險管理策略
BNYConvergEx策略師科拉斯表示,行為經濟學確實有助解釋金融市場現象,他並以自身經驗為例,指年前他在一間大型對冲基金任職時,對公司廚房經常放滿零食大惑不解,後來在另一家基金公司任職時,老闆又堅持全體員工必須在中午一時往用膳,其真正用意為何不得而知,但至少上述研究結果可以證明,員工飽肚下工作,可減少鹵莽投資行為,同時亦可算是其中一個風險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