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景線:馬英九設廉政署的悖論 - 卜大中

台灣風景線:馬英九設廉政署的悖論 - 卜大中

以清廉自許的馬英九總統,對最近四位司法官的貪污案大感震驚,一改從前反對設廉政署的政策,公開表示要成立,師法香港、新加坡的廉政政策。但是一般人並不看好馬的措施;在野黨甚至批評馬在做戲,是假戲真做。
歷年來,最反對設廉政署的機關是法務部下的調查局,認為叠床架屋,因為調查局下設有肅貪處,而各公務機關也都設有政風處。國民黨在野時力抗陳水扁執政時要設廉政署的政策,認為是民進黨故意分掉親國民黨的調查局的權力,並以為民進黨此舉旨在打擊國民黨。所以國民黨運用國會多數,表決反對設署。
但調查局歷來反貪不力,縱容官員貪污,以致賄賂風行。他們與政風處都和貪官是多年同事老友,使用有數千年傳統中國官場的「對策」讓反貪徒勞無功。如果無法掩護,就讓貪官脫逃出境,前往中國做寓公。這些人全是國民黨的大號貪官,已有十多人逍遙法外,這是民眾不相信馬肅貪誠意的原因。調查局佔着毛坑不拉屎,竟還不准別人拉,無恥之尤。
根據香港和新加坡的廉政經驗,首先,廉政署必須是獨立機構。香港直屬總督(現為特區首長),新加坡則直屬總理。馬英九決定將廉政署置於法務部之下,是三級單位,公公婆婆一大堆,能肅甚麼貪?
其次,港、星的廉政署為了避免利益及人情的勾結,都是全新招募幹員,切斷與官員、商界、利益團體的人情脈絡網。可是,馬政府把原先各機關裏的政風官員和調查局負責肅貪的官員抽調出來,另組廉政署。這些舊官僚,老早跟他們要監視的公務員是舊識,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哥倆好,一對寶,期待他們肅貪,不如相信母豬會上樹。馬總統把肅貪不力的人換個衙門繼續肅貪,不是天大的悖論和笑話麼?
第三,港、星廉政署成功的主因是自己可獨立發動偵查,具備主觀能動性,也較少洩密而縱放被調查的目標。台灣是大陸法系,調查員必須受檢察官指揮辦案才能行動,失去主觀能動性與機密性。
此外,新加坡廉政署編制才約八十人,每年起訴約一百人,高達八十人被定罪。香港廉政公署約千三人,檢舉的貪官中平均定罪率超過七成。台灣的貪官定罪率非常低,恐怕三成都不到,沒甚麼嚇阻作用。
法源部份除了授予廉政署有主動的司法調查權之外,最關鍵的是恢復《公務員財產來源不明罪》的原始精神。這部法律是廉政署的虎牙,調查員可以隨時調閱官員的財務資料,如有不明來源可逕予起訴。台灣的爛立委多年來拒絕通過該法是為了保護自己搞錢的機會,後來在社會壓力下,心不甘情不願地以閹割該法的方式通過。怎麼閹割?就是規定公職人員只有被控告貪污時,才准許調查財產。這條遭閹割後,廉政調查員就無法有權可隨時檢視官員的財務狀態了。這就是傳統中國官場潛規則文化的厲害處。你有政策,我有對策,一陣灌水、稀釋、折扣之後,表面上原貌仍在,但實質上早已魂不守舍了。
馬總統堅持廉政署不能獨立行使職權,須由檢察官指揮,理由是港星是英美法系,台灣是大陸法系。真是食古不化啊。既然打壓廉政署的主觀能動性,又何必成立?難怪不為人民所相信。
文:卜大中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