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上美術堂剪剪貼貼,是初嘗DIY的滋味,但人越大、越忙碌越易忘記最根本的快樂泉源。然而,三個女生在公餘時間寧願呆在家製手作仔,寧願割愛「親生骨肉」,也只為等到別人的認同、感受手作背後的快樂。
記者:蘇麗珊
攝影:梁細權
場地提供:阿貓地攤(27109953)
京都學製黏土筆
小記對手作人Ann的認識,應從雜誌專欄說起。一個專設計俄羅斯娃娃手作的女生,在09年開始已製作以俄羅斯娃娃為主題的布藝,「我對俄羅斯娃娃情有獨鍾,便想集中製作娃娃布的產品,但後來越來越多人抄襲,便把心一橫學吓將娃娃畫上布,製作獨一無二的手作。」親手畫的娃娃產品相比原有娃娃布更受歡迎,而且沒有人能抄襲。就在這時候,給Ann認識了改變她製作心態的朋友。「今年1月到京都公幹,誤打誤撞下走到手作市集,認識了今川咲惠,她專製作黏土筆,我便留在市集請教她製作方法。」回港後,Ann就嘗試用黏土製作俄羅斯娃娃筆,就這樣吸引了雜誌找她寫專欄。
定價貴望珍惜
Ann除從今川小姐學黏土筆外,更學了今川對DIY的熱誠。「以前在市集擺檔,很不捨得別人買了自己的東西,但今川就相反,她每賣出手作時,也會替顧客拍照,再放上網誌,將快樂跟其他人分享。」Ann現在也真正明白手作人的心態:「要為手作定價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定得貴一點,只想別人購買前會有考慮的一刻,考慮過後就知道那人是真正欣賞、珍惜自己的作品。」始終手作仔是手作人親手製作的東西,不是機械倒模出來,要擁有它就要學懂珍惜手作人的心意。
網誌: http://hk.myblog.yahoo.com/ann-made
病榻中找到自信
只有一年手作年資的Jessy,起初只為打發時間而創作,日子久了,手作漸為她建立自信及得到滿足感。「我是長期病患者,經常出入醫院。半年前大病,不能上班,經常呆在家中,便以製作襪子娃娃為樂。」雖然當時家人勸她多點休息、別做多餘的東西,但Jessy都置之不理。「那時製作了很多襪子娃娃,我就將它們送給媽媽、醫院的護士醫生,他們都讚漂亮。」以往常自怨自艾的她就這樣得到多點自信。「後來身體好了點,便嘗試製作實用的東西,看到妹妹的髮飾,便在家中研製另一版本;看到熱烘烘的起錨事件,便製作諷刺政府的八達通套。」這些作品讓人會心微笑之餘,但又覺實用,這就是Jessy最希望做到的事情。
網上商店: http://www.facebook.com/pages/SO-SO-HOME/127746840596385
集飾=雜色=多樣化
另一邊廂的Connie,每每放工回家,第一件事就與妹妹一起DIY。「起初因為愛買飾物及頭飾而忽發奇想:其實自己整到。」於是由三四年前,Connie便開始逛深水埗找材料整獨家飾物。「妹妹看我整得過癮,她也開始跟着製。」Connie跟妹妹的手作品都帶有主題,而且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喜愛音樂及小王子,便製作音樂系列及小王子系列的飾物;妹妹常出Trip,儲下大堆錢幣,就製出Coins系列髮飾。」別以為兩姐妹各有各製,但每次遇到困難時,Connie都會問妹妹的意見,務求製作出多樣化的飾物。因此,就連網上商店也命為「集飾」,「有同樣意思,也取其諧音『雜色』,以顯示我們品牌的多樣性。」
網上商店: http://www.facebook.com/collectss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