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開鑼,一眾o靚模不惜挑戰大會禁令,紛紛現身搔首弄姿,粉絲們囂叫嘈雜,會場保安築成人鏈戒備,難怪有說這是一次o靚模捍衞次文化的抗爭。
不如另闢o靚模專館
當書展辦成像年宵市場一樣,爭取人流,無可避免要趨向迎合大眾的口味,否則教出版社如何能夠支付高昂的場地租金?站在市場的角度,沒有人願意做賠本生意,主流作家如是,o靚模如是。同樣付足租金,卻點名不容許某類作者現身宣傳,當中造成的經濟損失又由誰來承擔?再者,今年已經是書展舉辦的第二十一個年頭,寫真集入侵書展不是昨天才發生的事,要分道揚鑣早應該兩年前提出,何以大會今年才猛然築起道德高牆,而事前卻和參展商沒有任何溝通?不少書商和市民投訴o靚模現身影響生意和阻礙人流,反映禁足令不但無法阻擋o靚模的公然挑戰,更激起某程度推波助瀾的反效果。倘若如此,倒不如另闢o靚模專館,讓買和賣寫真集的都找到合適的歸宿,至少對其他商戶的客源影響減至最低,應是個比較公平和合理的做法。
大會這種高舉文化旗幟的舉措,能否如願潔淨書展的風氣,筆者實在深表質疑。禁足令之所以反智,正是口說要排拒不良意識、低俗品味,禁止o靚模辦簽名會,一方面卻容許她們的寫真集販賣胴體。論對青少年心智的影響又豈不會是後者為大?禁足而不禁書,實在教人嘖嘖稱奇。為何會出現如此荒謬的現象?當知道主辦的機構是貿發局以後,就毫不出奇了。
作為推廣貿易的機構,首要任務是提高進場人次和經濟收益,而推廣閱讀文化則並非其權責範圍。去年書展入場人次達到歷史性的九十萬,沒有o靚模擁躉又如何成事?貿發局自然不會禁止寫真集這條源源不絕的招客財路。然而,貿發局又沒頭沒腦的擔當道德大先鋒,借顧問團之名拒絕o靚模進駐書展,這不是偽道德的精神分裂,而是精心的機關算盡:貿發局既佔據偽道德高地,巨額營辦收益又穩穩入袋。
誰還記得書展主題
假若書展的商業與文化定位繼續含糊不清,成功封殺o靚模以後,那麼書展還餘下甚麼?當年因為漫畫商太成功而催生出今天的動漫節,恐怕o靚模寫真集會再次成為翻版。試問一輪喧鬧過後,有誰還記得今年的書展主題是模稜兩可的「關心社會.關愛地球」?誰還會深究負責本港文化事宜的原是民政事務局,現在卻由貿(抑或荒謬的「謬」?)發局一直在獨挑這項全城文化盛事的大梁?
也許,在這座只有速食而沒有記憶的城市裏,習慣了,也就見怪不怪了。
亦彤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