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廣州萬人上街捍衞廣州話,獲得香港人支持。風潮所及,書展幾本討論廣州方言的書籍也熱賣起來。上海出生的作家倪匡昨出席書展活動時,也力撐廣州人的母語:「廣州話好重要,家已經超過一億人講,我自己雖然講得唔正,但係我好鍾意講廣州話,成日同啲上海朋友一齊講啲唔正嘅廣州話!」
記者:葉秀芬 蔡元貴
廣州話在內地遭打壓,解讀這方言的書籍在本港書展反而熱賣。出版商次文化堂出版的《小狗懶擦鞋》和《次文化語言》成為書展暢銷書。前者打破禁忌,討論廣州話粗口的字源和演變,書展以來已售出約2,500本;後者則以討論近年流行的各種潮語,已賣2,000本。
「我講得唔好但鍾意講」
名作家倪匡昨日回應廣州前日萬人撐廣州話的街頭運動時,對廣州市民挺身而出捍衞自己的語言感到佩服。他強調,不同語言可以並存,沒必要這樣打壓,「家已經有統一嘅普通話,點解唔畀人講方言?」
「廣州話好重要,家已經超過一億人講,我自己雖然講得唔正,但係我好鍾意講廣州話,成日同啲上海朋友一齊講啲唔正嘅廣州話!」生於上海的倪匡表示他最喜歡的方言就是廣州話,因為廣州話的辭彙豐富,而且容易表達,其他各地方言也有本身特色,相較之下,普通話並非從生活累積出來,生命力不如方言。
專門研究廣州話的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認為,國家需統一官方語言,但不能以此趕絕地方文化。
普通話無「朽鉸、騎呢」
他指出,廣州話源自春秋戰國時代,文化基礎深厚,屬真正中原文化,加上近幾十年廣東相對較北方開放,透過香港等與外來文化互動;相反,普通話來自滿州語,只是一些北方的土語,文化基礎較薄弱。相比之下,廣州話較普通話更傳神,如「朽鉸」、「騎呢」等用語是普通話表達不來的,「家我哋係連一啲最好嘅語言都唔要,反而要一啲次一等嘅語言!」
廣州人在封閉政治環境下仍上街頭捍衞地方文化,彭志銘希望能啟發港人:「回歸之後,香港人身份大陸化,好多大陸人嚟咗香港……新一代已經冇乜身份認同,分唔到乜嘢係廣東文化。」他希望尤其年輕一代港人能主動認識本土文化。
書展今日活動精選
上午11:30
活動:親子閣──麪粉公仔
地點:展覽廳3B親子閣
下午1:00
活動:建人.建智──香港歷史建築解說
地點:展覽廳3E新書推介會場地
下午2:00
活動:全方位名校入學作戰手記
地點:展覽廳3E新書推介會場地
下午2:30
活動:親子數字畫畫競技
地點:展覽廳3B「兒童天地」舞台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貿發局
內地書威脅繁體字市場
【本報訊】香港書展今日謝幕,埋單計數,不少書商都說今年銷情下滑。其中多家香港及台灣的中小型書商都指出,內地簡體字書價錢便宜,香港讀者又越來越接受簡體字,威脅傳統繁體字書的市場。但有內地書商仍表示今年要虧本,並且觸發了低至10元5本書的割喉大戰。
每年都參展的台灣書商「富林登企業」負責人曾延埕說,預計今年書展要虧本:「今年人流不錯,但書買的不多,人們的購買力好像低了很多。」他估計,銷量下降的部份原因是被簡體字書搶去生意:「同一本書,繁體字書是簡體的三倍價錢。」富林登今年也順應潮流,首次展銷簡體字書,但恐怕仍須蝕本離場。
另一繁體字書商《中國旅遊》雜誌出版社的推廣發行部主任李永傑也說,簡體字旅遊雜誌只須十多二十元一本,對《中國旅遊》的銷情絕對有影響,他們今年盈利預計大跌三分一。有見及此,不少本地書商都引入簡體字書展銷,其中紫羅蘭書局的簡體字書昨日減至七折,引來不少人流。
內地書商鬥平蝕賣
位於一號展覽館的內地書商攤位,昨日人流如鯽。補習導師林小姐昨日剛入場,即花了200元買一批簡體字消閒書。她說:「簡體字書平好多,如果內容一樣,我一定會揀簡體字。」公務員李先生陪同太太逛書展,他們昨日買的都是簡體字書:「簡體字書又平、又輕、又好揸手。」
不過內地書商也不見得可以賺大錢,參展多年的廣東省出版集團一名經理說,旗下書籍都是蝕本出售,因為集團是以「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賺錢次要。不少內地書商把部份書價減至每本5元,甚至10元5本的賤價出售。來自深圳的書商莫名說:「對面書商減價先,我哋惟有同佢鬥平,五蚊一本,賣一本蝕一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