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2899)污水池滲漏、中石油(857)大連管道爆炸的連環事故發生後,國務院上周五發表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通知(下稱《通知》),《通知》訂出八大方向,全面提高企業安全的水平。企業安全管理方面,企業與政府相關人士也要負責,並要求地方政府對未達標的企業予以關閉。
今次《通知》似針對煤、礦山等資源,對於類似紫金和中石油事件着墨不多。不過,細心留意,《通知》提到將進一步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下稱《規劃》)。《規劃》指出,會加大對高危行業安全技術、裝備、工藝和產品研發的支援力度,引導高危行業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生產水準。
漏污爆炸頻官商有責
《規劃》提到「十二.五」期間,要繼續研發提升重點行業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的關鍵技術和裝備。儘管規劃有待落實,但其覆蓋範圍包括能源、水和礦產、海洋等生態、製造業、交通運輸、訊息和現代產業、人口和健康(例如中醫)、城鎮化和城市發展、公共安全(例如食品)和國防等。簡單來說,企業要達標,就要多付資金,提升競爭力。
企業除了開始研究「十二.五」發展大計,亦不能輕視國務院發出的通知。今次《通知》要求企業「五到位」,即整改、責任、資金、時限和預案,不要「三違反」,即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組織生產(指員工與生產條件要符合實際)。對違反者要追究責任,企業要關閉。為官者,《通知》重申,煤礦、非煤礦山要有礦領導帶班,並與工人同時下井、同時升井。
企管不善隨時「截水」
要企業加強自覺性,做好安全生產,中央近來愛出獨門秘招──「截水」,《通知》提到,負責安全生產的監管部門,不但要將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更要向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擔保業等主管部門通報,作為企業信用評級的重要參考依據。
其實,要求銀行甚至中證監配合的招數並非奇招,以紫金為例,03年在港上市後,08年本打算回歸A股。當時,紫金新收購的湖南衡陽尚卿礦業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環保基礎較差,曾存在環保問題,為此被環保總局卡住,被要求整改。紫金將這5家公司停產整頓,並補辦了環保手續,才能上市。
跨部門合作有待改善
有趣的是,環保總局今年5月公佈,包括紫金在內的11間上市公司不符環保要求,但只有一間整改。紫金今次當環保總局「透明」,拒停產整改。從紫金的個案,反映內地跨部門合作有待改善,中證監可考慮根據環保總局報告向企業發出警示,警告不整改便有被停牌的風險。
對於不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中央要嚴管,而地方政府一直容許「先發展、後環保」的習慣,亦應被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