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如金盆 - 邁克

月落如金盆 - 邁克

皇冠在發行中文版《雷峰塔》之前,先推出《張愛玲私語錄》作為暖身,實在是非常明智的商業策略。我一直不肯定《雷峰塔》是否真的需要勞師動眾翻譯成作者的母語,不諳ABC的張迷要是虔誠,早該下苦功學習祖師奶奶熟極而流的第二語文,親身體驗在中英雙程路風馳電掣的樂趣,而一般讀者既有《私語》、《對照記》和《小團圓》任揀,也不會特別稀罕一碟由旁人翻炒的冷飯。宋淇夫婦與張來往的魚雁,則不論八卦趣味和研究價值都高得多,單單為了從字裏行間拼貼中後期創作的心路歷程,也教人巴不得立即把書弄到手。
作為文學形式,書信體最大的功德不是去到《危險關係》那樣的說故事層次,而是產生「月落如金盆」效應,照出作者真實的一面。習慣了張愛玲四十年代文字的千嬌百媚,我初次看到信紙上她的素顏,簡直感動得說不出話來─文革後寫給姑姑的短柬,收在內地出版的一本十分山寨的選集裏,信末署名「煐」。是陳輝揚的發現,被我霸王硬上弓佔為己有,搬來巴黎時手忙腳亂,已經找不到了。她逝世後書信陸續出土,寫給編輯的,寫給弟弟的,一般言簡意賅,幾乎從來沒有文章和小說的驚人之語,不過自有股淡淡的獨特氣質,既出世又入世,慣見亦不尋常。其中公認最有看頭的來自三家收藏,一是替她奠定文壇地位的夏志清,散見於兩岸期刊,迄今未見單行本;二是六六年起為她起居提供實際協助的莊信正,八十四封信前年由台灣印刻出版,書名《張愛玲來信箋註》;三就是宋氏伉儷這一批─篇幅和內容可能都是最重要的。